“一锅牛肉汤,养活了我们一家人!”80岁回族老人讲述她与淮南牛肉汤的故事

淮河早报 2019-03-01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柏雪 王伟 摄影报道

“我们家三代人都曾任职于北菜市的回民饭店,牛羊肉一直是我们回民的主要肉食,牛肉汤和羊肉汤也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之一。只是最初的牛肉汤是烩制而成的,在炒锅里倒上牛骨熬的汤,然后再加上牛肉和其他配料在一起烩。像如今大锅‘烫牛肉汤’的制作方法是回民饭店成立后,因宰杀牛而留下大量牛骨头和牛杂无法处理,因而想出来的一种吃法。没想到这种吃法,却成为了现今开满大街小巷、享誉全国的淮南特色小吃。”现今80岁一直在北菜市里经营牛肉汤的回族老人王菊林这样对记者说道。

说起北菜市的回民饭店,很多出生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淮南人都印象深刻,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一碗碗鲜香浓郁、辣味十足的淮南牛肉汤最早就是从这里兴起的。如今回民饭店早已不再,可具有淮南特色的牛肉汤小吃店却在这里扎根下来,王菊林和其儿子就是其中的经营户。王菊林告诉记者,她的公公婆婆最初就在淮南街头经营小吃,后来国家推行合作化运动,就把他们这些回族人经营的小吃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回民饭店”。“我们全家当时都在回民饭店里工作,我的公公是饭店里的厨师,二伯是饭店经理。大概是1960年左右,当时饭店里宰杀牛而剩余的牛骨头和牛杂实在太多,饭店用不掉,扔掉又可惜,于是大家灵机一动,就想起用我们回民传统制作牛肉汤的方法用大锅熬牛骨,加入调料包,制作成汤,然后把煮熟的牛肉、牛杂切成薄片放入碗里再倒入滚烫的汤。”王菊林说,最初回民饭店的牛肉汤里并没有加入粉丝、千张和豆饼这些辅料,当时大家只是把煮熟的牛肉或牛杂切成薄片,放到用牛骨头熬制而成的汤锅里烫一烫,撒上盐和葱花而已。而当时这样一碗纯牛肉的净汤只卖到0.3元。后来随着成本的上涨,加上牛肉汤口味过于单一,饭店又根据淮南人的口味,加入了具有淮南特色的豆饼,后来又加入了粉丝和千张。一直到现在,开满街头巷尾的各家淮南牛肉汤都延用这种方便而美味的制作方法,也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成为了享誉淮南乃至全国的特色小吃。”王菊林说道。

牛肉汤成就了淮南的美食,也与王菊林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着公公婆婆的关系,我从嫁过来开始就一直在回民饭店帮忙卖牛肉汤;回民饭店解散后,我们一家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又各自经营了牛肉汤店;到现在,我的三个儿子也继承了牛肉汤制作的传统手艺,在曾经的回民饭店及周边经营了三家牛肉汤小吃店。可以说,牛肉汤不仅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也承载了我大半生的回忆。”在采访中,王菊林一说起当初卖牛肉汤情景就滔滔不绝,那些印记已深入其脑海,到如今仍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其经营的牛肉汤店最红火的时候,当时北菜市这里是淮南的繁华地段,周边商铺林立,人流量非常大,而他们的店因为口味纯正、用料十足更是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品尝,有的甚至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当时每天差不多能卖掉上千碗牛肉汤,一人负责配料,一人负责制作和售卖烙馍,锅里两个大汤勺同时烫制,就那也得排着队才能买到。虽然那时每天从早忙到晚,全家人几乎难有放松时间,可看着新老顾客满足的神情和赞不绝口的夸奖,我们感到充实而快乐!”

牛肉汤在王菊林的一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见证了其一家诚信经营的历程。“我们家三代人都经营牛肉汤店,从开店之初,我们就秉承着‘诚信’两字,用真正的牛骨头配上特制的香料包熬制成汤,牛肉、牛杂也是货真价实,让顾客吃得饱、吃得好,别看我们的店面不大,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回头客很多,有些已经在我们家吃了几十年了!”王菊林说,直到现在,她都忘不了老伴临终前对儿子们的嘱托:“你们开店有本事就赚钱,没本事也别为了赚钱而想歪点子,一定要记住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诚信待人才是生存之本。”

图为大锅烫制牛肉汤长兴不衰。

新闻推荐

三地联动让福禄康瑞豁免无忧

2018年6月21日,李女士(化名)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太平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的保险福禄康瑞产品,保额30万,年交保费5910元,2018年9...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