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95岁老教授为刘安翻案: 论淮南王刘安之死(上) □孙和平
四川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雍国泰
四川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95岁的雍老国泰先生的史学研究,善于发现,创意新锐,不囿定论,敢非前说,爱写“翻案”文章。史学论文写得来洋洋洒洒,宏博恣肆。他所撰史学专论《论淮南王刘安之死》一文,为西汉刘安甄别翻案,指出,刘安只是在学术上另立门户,与执政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因而遭到残酷打击。千百年来视之为叛逆的看法,应予改变。而西汉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却是可见一斑。阅读此文,让人耳目一新,荡气回肠,足证雍老的大气睿智,眼光敏锐,功力深厚。这是雍老发表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光明日报》为此发表短评,“雍先生指出,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刘氏皇族中出类拔萃的人物。由他组织、领导编写的《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一书流传至今,仍不失为一部研究古代思想的重要著作”。刘安及其门第主要研究“黄老之学”,这与当时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的正统学派是相悖的。汉武帝把学术之争纳入政治斗争,致使刘安成为历史上因学术观点开罪当权者而遭致死亡的第一人。从此以后,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被扼杀,政治钳制学术,流毒深广,教训深刻。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刘氏皇族中出类拨萃的人物。由他组织,领导编写的《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一书流传至今,仍不失为一部研究古代思想的重要著作。
刘安一生的事迹,主要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淮南衡山列传》(《汉书》基本上是沿用《史记》的记载,但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完全把刘安当作大逆不道,谋反被诛的反面人物来写,没有丝毫同情和好感。影响所及,千百年来,都把淮南王、衡山王作为叛逆的典型。这似乎是铁案如山,毋庸置疑了。但我们今天细读这篇传记,参证一些有关资料,发现原来是一桩大冤案。几万人的生命,当时是白白地断送了。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历史人物以正确的评价,我们就从这篇传记开始,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具体的历史事实来洗刷那些栽赃陷害的不实之词。对刘安问题的解剖,还可以使我们对西汉武帝时代学术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具体情况有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
淮南王刘安,是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刘长是高祖的少子。刘长生后,其母因赵王臣贯高谋反事受牵连而自杀,高祖“令吕后母之”。因此,在惠帝、吕后时,他不但未遭到任何迫害,反而相当骄横。文帝时,曾亲以的铁椎辟阳侯审食其,并令从者魏敬刭之。审是吕后的宠幸,刘长认为审本来可以向吕后进言挽救其母,但辟阳侯在吕后面前却默然“弗争”,所以要杀死他,以报母仇。文帝前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以违法越制被废迁蜀,在途不食而死。刘长的死,为刘安兄弟留下隐患,虽然两年以后(文帝前八年)“上怜淮南王,淮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俱封为侯。文帝前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封刘安弟兄三人为王(四弟刘良已死),三分刘长故地。这样一来,实际上不但力量已经大大削弱,而且对待上也不是那么亲切了。
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这是一场中央皇室与地方诸侯王的斗争。据《史记》记载,在这次事件中,刘安思想动摇,“欲发兵应之”,但其相(中央派到诸侯王国的高级官员)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刘安的两个弟弟衡山王、卢江王,态度坚定,拥护汉室:“卢江王弗应”“衡山王坚守无二心”。这时三王的年龄为二十五、六岁。刘安年龄稍长,但思想为何动摇,原因不详,是否因以后的“叛逆”而加以附会。作这种推测,不是毫无根据的。
现在看看司马迁对刘安的记述:“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喜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刘安确系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并非追求“声色犬马”的一般纨绔公子。想“附循百姓,流誉天下”,也并不是坏事但作者这样写却是为了突出他的“叛逆”思想,说明他为夺取天下而争取民心,这是别有深意的。
接着是“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其父死时,刘安仅五、六岁的小孩,并不明了事理,何况厉王刘长也确实跋扈骄横,罪有应得。为何刘安与其两弟不同,偏对其有罪之父,念念不忘,随时准备“畔逆”呢?试想,要畔逆,就得动干戈,而刘安偏是个好静的书生,说他“时欲畔逆”,既于情理不合,也与其性格不符。
史记叙述他叛逆的起源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淮南王入朝,索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这一段记载更是不能成立的。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刘安这时已是四十以上的人了(根据年龄推算为四十一岁),武帝十六岁即位。建元二年才十八岁,他又无不育病,怎么谈得上“方今上无太子”呢?文中又说“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将谁立者?”这种说法也难令人信服。刘安与景帝同辈,是武帝的叔父。四十岁的叔父,要等十八岁的侄儿死了来接这个皇位,真是不可思议。何况刘安与武帝并非亲叔侄,而是远隔三代了。汉代的继承是父子相传。前此的文帝以外藩承统,那是例外。兄弟相传都是不合法的,而今以侄传叔(又非亲侄)更不可能。
就是武帝无子,武帝的弟兄也不少(景帝共十四子)。不管怎么说皇帝继承总不会落到刘安头上。而且,当时武安侯田蚡和刘安既是私下谈话,又有谁能知道?这番谈话是在田蚡、刘安死后才传出的。“及淮南王安败,上(武帝)闻蚡受安金,有不顺语,曰:‘使武安侯在,族矣’。”(《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武帝元光四年条)。这是死无对证,随便怎么说都可以。
刘安和武帝间的关系是不错的,“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刘安年龄应为五十四岁,武帝“赐淮王几杖不朝”,说明对淮南王有好感,这与文帝赐吴王濞几杖不朝,完全是两回事。一是羁縻,一是尊敬,不能混为一谈。
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条万言。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暮然后罢”。
由《汉书》这段叙述看来,刘安确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的王府中,招致了大批知识分子,组织学术集团从事著书立说。而他本人,也是“善为文辞”。作《离骚传》,早上受命,黄昏交卷,文思何等敏捷。同时又献了大量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所以,才博得爱好艺文的武帝的特别尊敬。连给他的书函,也得经过当时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过目,然后才能发出。另方面刘安的知识相当广博,他的“神仙方术之说”,也正投合了武帝的爱好(当然学术思想是有分歧的)。武帝的求神仙、喜方术,在武帝本纪中不难找到大量的证明。有这些契合,所以他们谈得很投机,“每宴见谈说”,“昏暮然后罢”。
《汉书》这段记载,没有点出具体的时间,但说明了武帝与刘安的亲密关系。根据史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帝派兵伐闽越,刘安上书谏止,极言用兵之患,并说:“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耸”(《资治通鉴》卷十七汉纪九·武帝建元六年条),闽越事平,“(严)助还,过淮南,上(武帝)又使助谕淮南王安以讨越事,安谢不及”(同上)。
这一段说明两个问题:一、武帝与刘安的关系确实亲密,对闽越用兵,虽未采纳刘安的意见,但事后还派严助去淮南进行说明,“嘉答其意”;二、刘安的谏书充满了忧国惜民,仁义为怀的思想。如果刘安存心叛逆的话,就更希望对外用兵,消耗国力,他才有机可乘,这从侧面否定了刘安在这年“谋反滋甚”的说法。
据记载,刘安谋反事件的导火线,是由刘安的太子刘迁引燃的。
“元朔五年,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被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京师,被即愿奋击匈奴……被遂亡至长安,上书自明。诏下其事廷慰、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计欲无遣太子,遂发兵反,计犹豫……”
太子刘迁找雷被比剑,雷被误伤太子,太子怒,雷被逃至京师上书自明,并表示愿“奋击匈奴”。后来中央派人清查此事。淮南王及王后就想“发兵反”,真是来得突然,幸好“计犹豫”没有行动,结果“上(武帝)不许公卿请,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落脚来“淮南王安拥阏奋击匈奴者雷被等”意思是刘安阻止雷被投军出击匈奴,罪过就是这么大。根据汉朝公卿的讨论是“当弃市”。但武帝对这事并不认为严重,“诏弗许”。公卿请废勿王,诏弗许。公卿请削五县,诏削二县。满天乌云,到头来削二县了事。从这件事看来,刘安并无叛逆的夙谋。因儿子惹祸,牵连到自己,一时产生一些孤注一掷的思想,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没有具体行动。而且,更大可能是事后才给他附会上叛逆思想的。
从这件事以后,《史记》叙述说刘安感到非常不满,“其后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然淮南王削地之后,其为反谋益甚。”说刘安“见削,甚耻之”是可能的,但说他“谋反益甚”就缺乏说服力了。淮南国有多大?刘安死后,国除为九江郡。据《汉书·地理志》载:“九江郡县十五,户十五万二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与汉朝中央比较起来,力量悬殊很大,要起而叛乱,真如以卵击石。何况武帝中年,为了对付匈奴,养兵育马,武将辈出,当时卫青、霍去病等人已名震全国,稍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会考虑到成败利钝的问题。
下面谈到刘安叛乱的事实,更令人难以置信了。
“诸使道从长安来,为妄妖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王日夜与伍被、左吴等案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
这段记述说明刘安只希望武帝无子,他这位五十多岁的叔父,才好在三十多岁的侄儿死后去继承帝位。这与前面所述的相同,把荒谬之说,继续加以发挥。可是皇帝生子,也并不需要保密,这简直把刘安写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我是李一一,为拍这部电影,我这辈子的物理科学知识都背完了!”演员张亦驰这样介绍自己在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中扮演的角...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