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猪迎新春 民俗话如意

淮河晨刊 2019-02-02 16:01 大字

本报记者陈瑶

总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可是,也许年味只是换了一种“味道”,那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是年味……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是一个日子,它更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和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在春节这一天,人们尽可能地团聚在一起,共叙亲情并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今年己亥猪年,本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冯淮南,请他来聊一聊,关于属相猪的解读以及那些不能忘怀的春节习俗、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变迁、民间典故。

春节曾被称为“元旦”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在古代,这天多被称为“元旦”或“元日”。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公历的1月1日被称为了元旦。

民俗专家冯淮南介绍,其实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应该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民国时期推行新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传统农历正月初一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而传统的“元旦”、“新年”的名称则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头上。

冯淮南告诉记者,历史上的“春节”一词,原本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春节为法定节假日。现在,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从小年开始已经启动过年模式

随着农历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春节来临,这也意味着狗年的结束,猪年的开始。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在民俗文化中,猪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二十五前杀年猪,年二十六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

冯淮南说,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该是从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过了小年,各家各户进入忙年阶段。一直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门上红红火火的对联,到处透着节日的喜庆。

从腊月二十四起,家家户户开始扫尘,人人沐浴,以便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就已经算开启了“过年模式”。扫尘、沐浴、蒸年馍、腌肉、腌鱼、腌风鸡、灌香肠、炸麻叶、炸圆子、炒花生、炒瓜子等,这些为过年做的准备至今也还在民间保留。

春节有张时刻表,天天都有新花样

年三十晚上,家中大人更是忙碌,要易门神,贴春联。“年三十上午修供祭祖,将故人影像或牌位摆放在正屋,墙壁上挂家谱,桌子上摆有熟肉、油炸物、点心等祭品。傍晚家人们再一起拿香去村外或路口,上坟、放炮仗,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冯淮南说,上坟请祖在春节格外郑重,这不仅是孝道的体现更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同时寄托着后人对祖先的感恩。

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在除夕夜守岁一直到晚上零点放鞭炮、吃饺子。除夕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即使出门在外的人们也回到家,一家老少团圆在一起送旧迎新。

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即春节,新年是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这天刚交子时,守岁的人们就烧香点烛,以示新年的到来,这叫“接年”,又曰“迎春”。五更天时人们吃煮红枣,天亮过年。初一换上新衣服,特别是小孩都会精心打扮,穿戴上新衣、新帽、新鞋,里外一新。早饭吃饺子,名叫“拿元宝”,取饺子形如元宝状,有的家庭也吃糯米汤圆,叫汤圆称为“银锭子”,以图吉利,饭后全家大小向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家去拜贺。主人用烟茶、糖果等招待。一般是叩门,主人却不开门或开门一拱手,道贺两句,口称“免礼了”,然后再赶下一家。旧俗中有的人家拜年干脆从门缝中投入一张名片,表示已经登门拜年了,只有至亲好友才让进屋里。熟人路上相遇,一定是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祥话。拜年习惯一般是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延长可到年初十。年初五一般不出门拜年,全家团聚,俗称“过小年”。

初二开始,出过嫁的闺女回娘家,给年老的父母送“旬头”(水饺),另外送一条鲤鱼,或者一块猪肉。有的家庭说初二这一天是招待女婿的日子,丈母娘要做一桌好菜,老丈人要拿出好酒,请女儿女婿一起全家团聚。

大年初三则是给亲朋好友拜年。“春节拜年不一定带礼物,但如果拜年的人带了礼物,接受的人一定要回礼,切记不能让别人空手走。”冯淮南说,中国人礼尚往来是自古流传,这些礼节尤其在节日风俗中表现得更明显。

商店初一到初四不开门,初五是财神诞辰,店主在这天午夜一时,烧香、放爆竹接财神。即在院子里摆上条桌,桌上摆上供果,点烛烧香,条桌后面放一把椅子,意即留给财神老爷坐的,桌子和椅子都披上红缎绣花的桌围椅裙,鸣放鞭炮,跪在地上,对着坐椅望空而拜,盼望财神老爷从天降临,天亮即收掉。有的店铺在初五迎过财神后,打开半扇门,或3间门面的店面,留下一间门板不下开始营业,表示可以“招财进宝”,有的则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开门做生意,叫做“小开市”。到二月初二点灯笼,焚香点烛,店主宴请全体店员吃酒,然后才开大门,开始正常做生意。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拜年的年俗上,年轻人更习惯通过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省时省力。加之网络的普及,看着春晚“抢红包”的场景逐渐成为新年俗。

民间过年还有这些讲究

有些地区还有些过年的禁忌,如年初一到初三,妇女不准动刀剪,否则对长辈、对家长不利,也不许泼水、扫地,不然就把财神爷冲撞跑了,如扫地只能扫在屋里,不能扫到外面去。蚌埠周围县区农村禁忌也很多,如三日内,不做新鲜饭菜,不动针线,不拿剪刀,不扫地,不泼水,不得打碎器皿。有些人家在正月初五之前不洗澡,怕的是把财运带走,影响一年的财气。所以在节前,洗澡就成了重要的事情之一,在农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常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还有人说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也不许泼水、扫地,不然就把财神爷冲撞跑了。

新闻推荐

现代制造业及双创平台项目成功签约

本报讯2月1日上午,在省“四送一服”第七工作组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的大力协调下,合肥工投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淮南经济技术...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