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祭先祖 宁宜南

淮南日报 2019-02-01 08:48 大字

纪念祖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公德,是民族美德。

怎样纪念?用什么形式?国家已有公祭模式,每年清明节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拜祭黄帝陵,重大节日举行纪念革命前辈,革命先烈,召开座谈会进行缅怀纪念活动。学习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大家族续家谱、写家谱,相传好家风,这些活动已成为社会风尚。

一个家庭,作为子女后辈,如何怀念自己父母、爷爷奶奶前辈们?现大都是有墓地,子女们前往墓地,献花、烧纸、放鞭炮,以释念怀。这是现实民间子女对其长辈的一种普遍纪念形式,有些子女为了表示孝心,还不惜花重金买墓地建墓穴。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墓地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花去大笔资金,而且使用年限内须缴纳护墓费且不是永久的。试想我国是十几亿人口大国,哪来那么多土地资源。

二是每年春节、清明节祭拜活动日,子女晚辈们,要集中去墓地祭拜,大量人流,车水马龙,非常拥挤,阻塞交通,给社会带来压力。何况现在是开放社会,子女晚辈多在外地,有的甚至在国外工作,不能回来祭拜,还感到内疚。

三是买墓地建墓穴,不仅花费金钱,占用土地资源,在外地子女后辈若干年后,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也不可能每年再回来祭拜。即使都在本地,孙辈之后,第四代、第五代,对前辈没一点印象,甚至也会忘却祭拜。

如此看来,现行祭祖模式弊端诸多,我想作为子女们,对活着的老人,应多孝顺,多给予关爱,给予亲情温暖,让老人们尽享晚年幸福生活。为此,我提倡对老人要遵循四个字即“厚养薄葬”。

我有四个子女,四个家庭都很和睦,他们也都很孝顺,我很欣慰。几年前我80岁,他们就多次提出要给我买墓地,但我拒绝了。我要求他们每逢休息日(星期六中午),家庭在餐馆就餐欢聚,饭后打打扑克牌玩上半天,大家都很开心,把买墓地的钱省下来消费,也为社会做点经济贡献。我死后骨灰由子女撒在江淮大地或到荒山树林中深埋都可以,不要占用土地资源。不仅如此,我退休后有大量空闲时间,除看书报电视、买菜等家务外,下午打打扑克散散步。近年来在市政协大力主导的兴史之风感染下,写点史料文章引起我的兴趣,至今已有数篇发表在市政协文史资料及“社情民意”和“淮南日报”等刊物上。逐渐将我一生中经历过有意义的片段,用文字记录下来汇编成册,再加上本人及家庭照片,留给后辈们,代替坟墓以资纪念,既看得见又摸得着,我认为比去墓地更感亲切,更现实些,更适合今后社会发展,利国利己,我是这样想的,现今也是这样做的。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几千年,民间祖坟还有多少今在?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即使皇帝陵墓又如何呢?墓穴不是被盗,就是被开发,陪葬品作为文物,遗骨怎么样了?后辈谁去上坟?想开了,说白了,若干年后都是要消失的。换个角度思考,今后我们的子孙将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科学头脑的后代,他们将会改变旧传统。再多说几句,留下的文字和照片,在纪念日里后辈们能看一看,回忆回忆以示怀念和孝道,也就可以了。我们人老了,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什么事情,可以尽享今天美好晚年的幸福生活,我想也不应该再去给国家增加压力(指土地资源),给子女后辈增加负担,让我们的后辈,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为社会多做贡献,这就是我的思考所在。希望老年人们,都去改变旧传统,创立新模式,去适应社会发展。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今后会更加深入,更加全方位进展。改革开放就是要改革创新,移风易俗,改革一些不利的弊端。我认为在家庭祭祖方式上也要进行一些改革,既要继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等孝道方面的优良传统,在纪念方式上,也要逐步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现实生活。这也不是什么新创举,新奇想法,早在上世纪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率先做出了榜样。他不仅火化后把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生前还平去了老家淮安的墓地,但总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心中,全国人民永远怀念他老人家!革命前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继承发扬周恩来总理改革创新精神,移风易俗,对家庭祭祖模式,也要跟随社会的发展,用新思维、新模式来改进传统中的弊端,逐步形成社会新风尚。

新闻推荐

执行干警化身“赛车手”高速公路上拦截“老赖”

淮南讯1月24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赶往寿县拘传被执行人王某,却在路途中意外得知王某正沿着其他方向驾车出逃...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