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湾》再版后记

合肥晚报 2019-01-27 10:18 大字

《大河湾》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0年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8年初,我由淮南陶瓷厂调进淮南市文联工作。当时,市文联领导跟我说,你的工作就是写作。按照我们国家的体制惯例,地市级文联不设专业作家,我算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一个破例,至今回想起来仍心存一份不易言表的感激。这一年,我花力气,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地写起这部长篇小说,从夏至秋,从冬至春,初稿,修改,定稿,前后花费去一年整时间。眼一眨,间隔十八年,当年的写作情景大部分烟消云散,少部分被我记录在《大河湾》创作札记一文中,再版时一并附录书后,算是一份补救与回望。今日阅读之,或许显得浅显,或许有些天真,但一份探究与锐气是我应该倍加珍惜的。

在这里我愿意重复说一说的有两点:一是民间化写作,二是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春夏秋冬一轮是一年,这是现实世界的客观时间。在小说中,春夏秋冬一轮不一定是一年,这是作家创作虚构世界的主观时间。《大河湾》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来写的,全书五章二十六节写下来,时间已过去近二十个春秋。所谓民间化写作,往简单里说就是故事形态择选的民间化。力争呈现出民间的机智以及融入其间毛茸茸的细微质地,是我择选故事的标准,也是我努力的向度。写作这种融有大量民间情态、民间机智的故事时,我能感觉出那种独属淮河才有的东西是怎样通过我的笔端悄悄地流入文字之中去的。我的小说语言力争口语化,少书卷气很浓的词汇,少成语,少官话。人物对话不加引号,叙述与对话相交相融。我企图通过这样一种叙事获得属于自己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语感。适当地保留个别方言词语。当这些方言从我笔下人物嘴里说出来时,我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亲切之感。

……《大河湾》呈现的是从大河湾土地分到户至上个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历史进程。这是我个人的记忆。这是我个人的思考。大河湾土地塌陷,村庄搬迁,逼迫着村人早早把眼光从土地中抽离,走向一条依附买卖、依附城市的生存之路。这是其后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生存路线。只是村庄消失、土地塌陷的大河湾村民显得更早醒、更迫切罢了。这一预言或预感的呈现,正是我决定再版《大河湾》的一个主要因由。

是为后记。(节选)

□曹多勇

新闻推荐

自学编程制售游戏“外挂” 男子涉非法经营罪受审

本报讯胡某某制作游戏“外挂”,实现游戏内自动攻击功能,并在网上销售牟利,不但破坏了游戏的均衡性,也影响了其他玩家的游戏体...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