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凸显“大质量发展”格局

淮南日报 2018-12-05 11:12 大字

在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时代,淮南市通过建“质量流动诊所”、建“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建“全省首家标准化研究院”、建“质量共治机制”、建“质量提升课堂”等创新举措,实现从“速度”向“质量”的战略跨越,形成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大质量发展”工作格局。

“质量流动诊所”,把脉产品质量

针对众多中小企业存在的技术人才不足、技术瓶颈多等发展难题,主动跟进,精准施策,市质监局根据淮南市产业特点,建立完善产品质量专家库,吸纳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龙头企业近80余名技术人才,建立技术支撑系统,开设“防爆电气质量流动诊所”,为淮南特色产业——井下防爆电气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质量专家到企业‘坐诊’时发现问题,精准把脉‘诊疗’,开出了处方。”市质监局负责人介绍,“质量流动诊所”成立后,采取现场把脉、远程诊断、单个出诊、集体会诊等多种方式,共派出质量专家186人次,质量会诊122次,开出质量处方78张,帮助企业解决质量问题122个,克服了企业的生产难题。

“缺陷产品召回”,维护质量形象

今年,淮南市一家企业向淮南市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生产的5006型号红黑、桔色、白色加金款密胺碗产品,涉及产品数量共622只。

淮南市把缺陷产品召回作为守护质量安全的基础工程,率先在全省成立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技术市级分中心并投入运行。对接相关部门,建立产品伤害监测工作联合机制,将监测体系拓展到学校和卫生医疗机构。同时,针对企业对缺陷产品召回存在的认识误区,先后免费举办4次企业法人代表、生产和技术负责人参加的法规和业务培训,宣讲政策法规,解读召回文件。自召回中心成立以来,共指导督促企业召回缺陷产品722万件,位列全省第三,使企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标准化研究院”,提升淮南话语权

为进一步打造“质量淮南”,实现全市标准化跨越式发展,更好发挥支撑和服务淮南市经济作用,“淮南市标准化研究院”在全省率先成立。

市标准化研究院主要承担全市标准化研究和服务的职能,开展区域标准化发展战略、标准体系研究,为全市修订国内外标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对淮南市五大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淮南市标准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聚集人才、技术、标准等创新发展要素,市标准化研究院进一步提升了淮南产品话语权。成立当年,全市标准化工作即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65项,地方标准及规范85项。

“质量共治机制”,凝聚质量合力

围绕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新时代质量全民共治机制,市质监局与安理大等4所高校、5个行业协会等保持长期亲密的合作关系,围绕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专家库建设、产学研合作、质量技术服务、质量基础工作等五大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领、资源整合、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大中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专家资源、高端服务平台、质量活动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质量管理、品牌创建、技术升级等方面的优势,以质量提升为目的,串联政校行企行业特色和职能特点,整合社会各界质量资源,共同推进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提升课堂”,提升人才素质

近年来,市质监局积极与武汉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办“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4期,培养了一批懂质量、敢创新、会经营的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全力打造淮南市在质量发展战略领域的“高级智库”。2018年以来,成功举办3期“质量提升公开课”大型公益质量教学活动,目前已拥有10余名常驻专家讲师,30余名流动讲师,涵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等多项质量课程,吸引了全市200余家企业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响应,460余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从中受益。

“质量提升公开课”夯实了全市质量基础,2017-2018年,全市培育安徽名牌12个,淮南名牌2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安徽省著名商标50件,公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72家,认证农业“三品一标”18个,培育申报1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

新闻推荐

好样的!路遇危急交警挺身施救

本报讯(记者付莉荣)近日,田家庵区某菜市场内一位卖鸡的老汉突然摔倒昏了过去,恰巧买菜的交警帖广水从旁路过,并及时对其进行科...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