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相让座 彰显城市文明新风尚
本报记者 王玲
为深入贯彻《淮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引导和规范市民的行为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针对较为普遍的不文明现象,本着简明通俗、具体实际的原则,市文明办确定将18个市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淮南市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在第11条中,“公交车上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也成为创城文明行为之一。
从争抢到谦让
对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出远门主要靠得就是公交车,车少人多,如果能有一个座位当然是一件舒服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些路途遥远的人来说,好不容易有个座位再让给别人,心里总会有些不舍。如今已经90多岁的王大妈特别有感触。王大妈住在蔡家岗,女儿住在田家庵,八十年代,已50岁的王大妈每每带着一锅新鲜的豆腐去女儿家需要先坐3路车再转9路车,而这一路王大妈必须小心地抱着装豆腐的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却很少有人给她让座。
到了2000年,王大妈已经有老年证,121路公交车能从自己家门口直达女儿家,每每她上车后,总会有人给她让座,甚至是扶着她坐到座位上。“这几年真不一样,我每回坐公交车,一上车刚刷完卡往车厢里走,就会有人喊我‘大妈到这坐’,有时我觉得年轻人上班辛苦,我不坐,人家还专门来扶我,现在年轻人真好。”
你让座我言谢
刚刚生过宝宝的聂女士对于现在公交车上让座位的好风气特别有感触。聂女士称自己住在青水湾,怀孕后期因为丈夫不在家,她单独坐过几次公交车,其中有两次她遇到了同一个阿姨让座位。第一次她刚上了满人的127路公交车,正要往车厢后面走,这时有一位大约50多岁的阿姨立刻站了起来,让聂女士坐在她的座位上,聂女士觉得阿姨年纪也大了,不好意思坐,阿姨硬是把聂女士按到座位上,聂女士反复感谢着阿姨。后来中间有半个月的时间,聂女士又独自坐127路去办事,没想到竟然又遇到了这位阿姨,看到怀孕的聂女士上车,阿姨二话没说就站了起来,把聂女士扶到她的座位上,一路上两人聊起家常。聂女士说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没有让座意识,反而是一些40、50岁的中年人更愿意让座,可能也是因为有过带小孩没有座位或者是家有老人坐车没有座位这样的经历,更能体谅老弱妇孺。
其实公交车文明礼让座位的好风气,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很多人都是有过类似的经历,才会体会到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的可贵,而当人们都以身作则,示范引领,那正是文明风尚的力量源泉之一。
讲礼让创和谐
如今每辆公交车上都会设有专门的老弱妇孺专座,这个座位的设置也是在潜意识地告诉乘客遇到这些人要主动帮助让座。一位市民称她有了习惯,每次坐公交车都会回避特殊的专座,因为她觉得那是给特殊的人群坐的,她不应该坐在那里。
其实经常坐公交车的人都会遇到让座的情况,记者就曾经在一辆车上遇到过特别暖人的让座。先是一位老人刚刷了老年卡上车,这时旁边座位上的另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就站起身来,想把座位让给这位刚上车的老人,而刚上车的老人则是推让着,称自己身体好,不用坐。两位老人互相推让着,甚至最后两人还比上了年龄,惹得全车人笑了起来,最终两人以谁先下车谁先坐才解决这个让座难题。因为这个温暖的让座,全车人都对两人的举动表示赞美,同时也纷纷称自己以后也要主动让座。就这样车行了几站后,又上了一位刷老年卡的老人,这时一位最靠近老人的年轻人站了起来,要把座位让给老人,而这位老人立刻把年轻人按回到座位上说,你们年轻人上班一天很辛苦,好不容易有个座位就安心地坐着……这些点点滴滴,车上乘客都看在眼里,潜移默化之中,也对乘客树立文明出行意识、主动礼让座位,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
树新风同努力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创城给淮南带来了新气息,感觉每个人的素质都在提高,整个城市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好。正如很多让座的人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为老人让座并不是一样难事”,也许网络上有不少因为让座引发的争议,但这终归是少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当别人伸出友善之手的时候,帮助的不仅仅是这个人,更是温暖了整颗心。那就让我们从为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这样的小事做起,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新闻推荐
随着淮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推进,广大市民文明出行意识逐渐提高。然而,近日本报创城报道组走访市区主干道发现,仍有...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