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要学会观需求找不足补短板 朱绍学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新动能既来自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也来自于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两者必须同时发力。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紧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放松,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资源禀赋、成本因素、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发生变化,其发展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新旧动能随之转换,这种转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淮南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日益弱化,资源环境矛盾凸显。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要想打赢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及时主动调整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新动能、发掘新动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淮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提高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强力抓手,应把握需求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分析和研究需求结构的变化,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努力方向,通过做好观需求、找不足、补短板,推进产品市场和科技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是观需求。对那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要用超前的思维和战略眼光进行布局,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绿色能源环保等高端需求,需求是人类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淮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给侧结构问题,即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存在中高端产品、现代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社会有效需求无法满足,进而催生对新动能的渴求。因此,新动能的根源是高端化的需求,培育新动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供给侧高端化满足需求侧高级化要求,进而培育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二是找不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积极稳妥推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阵痛,但不实现转换就会成为长痛,如果在新旧交替过程中犹豫不决,政策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就会影响投资人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期及其决策,很难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因此,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心,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改革定力,贯彻稳定持续的产业政策,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三是补短板。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互联网系统,建设共享平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撑。新动能的关键是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是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其背后的原因是一些地方依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没有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强度开发消耗,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传统产业面临着比较成本上升,新兴经济体替代等挑战,依靠要素投入、投资扩张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必然趋势。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思维。对传统思维说“不”,真正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在政策上形成稳定导向,从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通过“体验”和“定制”实现价值链重构,才能大力发展众筹、众创、众包等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经济业态。创新需要有空松的外部环境,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要给改革创新撑腰鼓劲,对创新可能的失败给予更大的容忍度,坚决杜绝短期思维和短期行为,将创新作为长远战略贯彻始终。
新闻推荐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五七小厂和一个国内外知名的央企战略发展基地,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奋力一搏的“三级跳”将这两...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