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拥堵节点 加强道路“微循环” 淮南市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改善通行环境
本报记者 张 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和综合改造力度的加快,淮南市城区道路格局已基本形成,为群众出行提供了较好的交通环境。但是受一些实际条件所限,主城区部分路段经常出现行车拥堵现象,引发交通冲突,人、车、路矛盾越来越突出,并趋向常态化。为加快研究、推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通行环境,淮南市城市建设部门结合城市建设实际,加快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功能,加强道路“微循环”改造,全面实施路网提升和畅通工程。
完善道路路网,推进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市城乡建设委在进行道路改造中,重点解决城区“过铁、过山、过河、过境”交通障碍和瓶颈,积极谋划城市畅通环线建设,形成交通闭合环路;推进罗山过山通道、舜耕山东支一路、西支一路,增加过舜耕山通道;加快学院路下穿、惠利大道下穿、夏郢西路下穿、中兴路下穿桥等,解决过铁路交通瓶颈;根据人口集聚区市政路网情况,市建委推动城区人口向山南新区聚集,加快滨高塘湖、滨淮河、滨瓦埠湖区域路网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并强化区域连接沟通同时按照总规推进实施20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平山路西延、健康路北延、谢三路西延、田大北路改造等工程,打通西部城区断头路,改善东部城区“南北”向通行能力;每年实施1-2条大修道路及10条20米以下道路中修改造,改善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
合理规划选址,加快推进城市停车场建设
淮南市优先以商贸区、医院、学校、集中居住区等地区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地潜力,在内部和周边区域增建停车设施,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给结构,合理配置停车资源。加快实施城市立体停车场试点,在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地价、经营收费标准、停车配建指标等方面出台具体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立体停车场投资建设和运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加强监管和调控,规划停车设施的管理运营,建立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全面开展停车资源普查,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现象,盘活街巷、小区内部道路及停车资源,同时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
完善工程措施,提升交通通行保障能力
淮南市建设部门在大力推进道路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首先是完善排水管渠、雨水泵站设施,加快建设雨洪通道,推进雨水调蓄和利用设施建设,加强雨洪管理,保障交通通行安全,并结合强降雨期间排水防涝薄弱环节,加强主城区易涝点整治,关键节点落实调蓄、削峰措施,强化短时强降雨期间雨水应急排放,避免交通中断;在道路建设改造过程中,建设部门贯彻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结合周边地块条件合理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塘等雨水调节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部分周边地块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全面提升了城市整体排水防涝能力。
淮南市城市建设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配套做好城市路网规划、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停车场规划、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规划;同时合理布局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提高城市路网通达性;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巷路的建设、改造力度,拓宽、加密新老城区之间连接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合理组织单向交通,打造循环交通体系。
新闻推荐
小区居民楼新刷的白墙又被贴上小 这么白的墙,你怎么下得了手?
本报记者张明星摄影报道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随意张贴,难以清理,不仅破坏小区生活环境,还影响城市形象,市民对其深恶痛...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