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渔民享丰年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徐瑞成
10月8日,秋高气爽,菊黄蟹肥。记者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采访渔民生产时,看到这里的渔民划着小船布网捕蟹,共庆丰年,大家分享着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几天光捕捞上来的螃蟹就赚了7万元左右,另外我还饲养了1000多只大雁,年底可收益30万元左右,咱农民致富奔小康信心满满。 ”今年37岁的焦岗湖渔民李万龙一边收拢蟹网,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从事的特色养殖业已经带动周边40多位渔民稳步就业。
焦岗湖是淮河流域天然淡水湖泊,总面积6万亩,生物资源丰富,素有“淮河大湿地,华东白洋淀”美誉,年产鱼虾、螃蟹等水产品3200多吨。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有1700多人,他们“洗脚上岸”后多在岸上经营活鱼馆和水产品。在焦岗湖旅游特产一条街,记者碰到了正在对外发货的渔民刘祥明,他告诉记者,整个一条街现在有60多户渔民经营水产品,鱼虾蟹蚌销往全国各地,粗略算一下,每户每年最低可收入8万元左右,渔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比以前更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渔民长期生活在湖面上,由于水利设施比较落后,每隔三五年便会发生一次水灾,渔业收成无法得到保证。近年来,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富区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退网还湖和渔民上岸工程,增强生态涵养,实行天然养殖,呈现出蟹美鱼肥的丰收景象。记者了解到,今年“十一”期间,淮南焦岗湖首届丰舱祈福盛典暨农产品展销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焦岗湖近千种名优特农产品集中亮相,接待客商和游客达14.8万人次。
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宋廷林告诉记者,今年焦岗湖芡实、菱角产量达到4300吨,鱼虾、蟹蚌产量达到3280吨,均比往年提高了14%,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让“渔民的腰包鼓起来”已成为新时代 “丰收”的新内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鸿)10月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等部门获悉,淮南市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梳理殡葬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对各...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