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领头雁 谋划新发展 ——潘集区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贾凤斌 杨佳梅
村级干部队伍是基层政权的中坚力量,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领头雁”。潘集区把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建强村级干部队伍的良好契机,选优配强,为广大农村(社区)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潘集区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完成了141个村和36个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此次换届,新一届村和社区“两委”班子年龄、文化程度、交叉任职、来源渠道等方面均得到了优化。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和社区“两委”成员1102名,平均年龄44.6岁,较上届下降2.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49人,占40.7%,比上一届提高12.5%;交叉任职166人,占比15.1%,较上一届提高6%;村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60.3%、61.1%。
如今,新当选的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正在绘制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基层大地上大展身手,大力提升广大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未雨绸缪,“三个先行”夯实换届选举基础
调研摸底先行,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提前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参选人员动态和主要遗留问题等。矛盾化解先行,对176个村(社区)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及时化解矛盾22起。重点整顿先行,倒排换届重点村9个、社区1个,整顿软弱涣散村8个、社区2个。每个重点村(社区)明确1名县级干部包保联系,针对软弱涣散村(社区),选派一名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点整顿。
责任担当,“三个到位”推进依法有序进行
责任压实到位,区委派驻11个指导组、5个巡回督查组,组织开展督查150余次,召开5次换届调度会,建立换届情况日报和周提示制度。业务指导到位,分级开展业务培训,统一设计了换届工作参考范本,明确4名业务骨干,每人联系指导2-3个乡镇,坚持工作每推进1步,跟踪指导1次。宣传引导到位,利用广播、网站、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潘集电视台分党组织和村委会进行答记者问。全区悬挂宣传横幅531条、印制换届纪律提醒卡30000份,组织竞选人员进行集中谈话、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2818份,张贴换届通告1100余份。
踏石留印,“三个关口”务求换届选举实效
严把程序关,合理制定工作日程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制定《换届工作督查清单》,对换届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全程签字纪实。严把审查关,建立人选资格条件审核签字制度,制定了《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审查表》,在乡村两级审核基础上,组织16个部门进行联审。严把结构关,区乡两级多次召开会议,对实现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目标任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严格控制超龄人员参选,推动提高文化程度和交叉任职比例。
风清气正,“三项机制”确保换届又稳又好
制定问责办法,出台《关于建立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责任追究制的通知》,分别明确领导小组、指导组等7类人员的责任,加大惩治和问责力度。出台考评办法,在全市率先制定《潘集区村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对各乡镇(街道)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重点把主要负责同志履行职责、候选人警示教育、不稳定苗头的调查处理、违规违纪案件查处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健全维稳机制,区委专门召开换届信访稳定工作专题会议,制定“1+3”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换届工作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换届动态。针对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包保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接待,及时移交督办,化解矛盾纠纷。
选出的是班子,夯实的是基石!站在潘集跨越发展奋力爬坡的历史关头,新一届村和社区干部必将全力投入潘集区“五大发展”建设中,跑出新速度,展现新风貌,带着群众加油干,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永不言弃的“民生命题” ——淮南市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综述
本报记者贾静“吃了吗?”最寻常的一句问候语,却体现着人们对食品的自然需求。围绕着这个话题继续深入下去,食品安全必然是大...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