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骄傲,是最好的见证

淮河早报 2018-07-12 11:54 大字

徐基来

我的家在淮南市中心,小时候因为穷,居住的村子家家都是草房。我家更是穷得叮当响,一家五口挤在一间半的草房里,父母没有工作,靠种几亩地养活一家人。

占地招工开始了,为了生活安稳有保障,父亲去了谢一矿挖煤,家里的几亩地由母亲打理。我家附近有一条马路,路面很窄,那时候没有多少汽车,更没有私家车,只有一些单位车辆和公交车。路面虽然铺着沥青,但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晴天是尘土飞扬,雨天是一片泥泞。

夏天的时候,家家户户没有风扇,很多人家就搬出木床或竹床放到路边,大伙好像很有默契,把床接成一条龙睡在马路边,虽然车辆来往有些吵,却不影响大伙乘凉的好心情。我家的床很宽,我们三兄弟才几岁,母亲让我们横躺在床上,她睡在中间,拿着一把扇子,给左边的孩子扇一扇风,再给右边的孩子扇一扇风,我们在母亲扇出的凉风中安然入睡。

我8岁那年,家附近的马路要扩建,我们整个村子都需要挪动。那时候也是自己盖房子,不过都是崭新的砖瓦房了,一排一排红砖绿瓦的房子在阳光里很是好看。住进新家后,家里不仅买了风扇,还买了电视机,虽说是黑白的,在当时还要电视机票才有资格买,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当年要500多块钱,父亲那时候的工资每月才30多块钱。

搬进新家后,做饭还是和住在草房子一样,用的是土灶,烧的是柴草,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一顿饭下来满脸是灰。我上中学后,家里才买了电饭锅。

中学毕业那年,父亲调到大通的一家化工厂,工资也涨了几倍。砖瓦房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衰败破旧,父亲和母亲经过一番商量,拿出多年积蓄建了一幢两层楼房,我就是在新建的楼房里结的婚。而我所在的村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有的是在新的宅基地盖楼,有的是把破旧的砖瓦房翻新成楼房。

如今,再走进我们的村子,高楼矗立,而我家附近那条当年扩建后的马路更是大变化,路面又宽又平坦,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路边的路灯到了晚上灯火辉煌,远远望去像一长串璀璨的夜明珠。

当年的马路边曾是片片田地,如今都是高楼林立,邮政公司、广播电视台、电信公司、法院,超市、大酒店、网络宾馆等一家挨着一家,给住在其中的小区住户们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不仅如此,马路边还修建了休闲广场,到了晚上,人们吃过晚饭,在马路边散步,在休闲广场上跳健身舞,闪烁的霓虹灯里,到处是走动的人群,到处是载歌载舞的身影,到处是一片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

40年过去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让一贫如洗的穷苦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份骄傲,是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最好见证。

新闻推荐

台湾学子走进淮南

7月9日,海峡两岸(安徽)青年徽文化交流月活动在淮南市启动。安徽理工大学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师生共50余人,在这里举行为期五天...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