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成语一座城
“百川归海、一叶知秋、草木皆兵、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都出自淮南。近日,淮南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本报记者 晋文婧
成语典故是最能体现汉语优点的一种语言结构,寥寥数语,蕴意无穷。奇妙的是,成语典故既在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尽情呈现;既流淌在文人墨客的篇章中,也活跃在城乡百姓的口耳间。数量庞大的成语,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也为后世佐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
见微知著 鲜活如初
一座历史悠久的八公山,一座可以鲜活如初的寿州古城,一部鸿篇巨制《淮南子》,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淮南成语众多、典故丰富,首先让人记起的典籍便是《淮南子》。目前,《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约1.02万条,《古今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1.5万条。而仅这两部词典从 《淮南子》一书中摘录的成语就达122条。 “绝代奇书”《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中国成语典故的宝库。仅《语出淮南子》收录源于淮南的成语主词条就有400条(其中源于《淮南子》的成语349条,源于“淮南国”的成语29条,源于八公山的成语22条),与主词条同义或字序不同的有600多条,累计逾1000条。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许多重要成语典故源发于此,最早记载于《淮南子》的“四大神话”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触山等成语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民族耳熟能详的常用词语。
源自寿州古城的成语典故同样不胜枚举。春秋时期,蔡国在淮南延续国祚半个世纪之久;战国时期,楚文化遗存丰厚,影响深远。此后,寿州古城始终是淮南重镇,一方之都会。春申君遭人暗算留下“门里人”的训诫,镌刻在城门之上;淝水之战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故事,妇孺皆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家喻户晓,镌刻在城门之内的石刻,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必须持有一颗平常心;散见于“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子(拐子,寿县方言,小巷或支巷)”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成语典故流传得更为广泛,每一条街巷都沉淀了数不清的故事。
“八公山下,草木皆兵。”这是一条大众耳熟能详的成语。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细说它的历史,“老当益壮”的廉颇,因奸人诽谤而“一饭三遗矢”,埋骨在放牛山下,冢墓巍然;“三千珠履”夸富赵国,“当断不断”而身受屠戮的春申君黄歇长眠于斯,留下深切的历史遗憾。 “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的愤懑之情至今引人深思;从“投鞭断流”的豪气干云,到“草木皆兵”的进退失据,一场发生于此的东晋淝水之战衍生出众多成语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琅琅成诵 传习不废
成语典故作为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历史、哲学、文化于一炉,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结构,其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至今仍有广泛基础和应用,有些成语直到现在还有着深刻影响。
很多《淮南子》成语典故,堪称语境下的正能量教化。西门豹治邺的典故是《淮南子》原创,司马迁《史记》记载时附载了许多传说。西门豹以诚信对待老百姓,受到一致拥戴,使北方边境得到巩固。这样的能吏不仅当世受到称颂,而且在历史上深有影响,成为治理一方的楷模。与之相对应的是“解扁劳民”,典出《淮南子·人间》,寓意这种折腾百姓、竭泽而渔的苛政是不可能持久的。 “一叶障目”“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等不知机变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都是日常成语,耐人寻味。
八公山淮南王的成语典故琅琅成诵。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所发生的淝水之战,是一场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相对于其它的历史事件,淝水之战留下大量成语故事,其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等,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影响巨大。
源自寿州古城的成语典故是活着的教材。 “优孟衣冠”,典出 《史记·滑稽列传》,来源于楚国循吏孙叔敖的故事。 “珠履三千”,典出《史记·春申君列传》,是富甲一方的写实,同时也形容虚荣炫富行为。 “时苗留犊”,典出《三国志·魏书》。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朝廷选任官员,“孝廉”是其标准之一,“时苗留犊”看似简单,实为社会主流意识的一种体现。 “当面鼓,对面锣”是寿州谚语,也是鲜活在人们口头的成语,典出《寿州志》,寓意是有话当面讲,说话要算数,“当面鼓,对面锣”敲出了诚信之意。
淮南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岳葆春介绍,淮南市成语文化氛围浓厚,民众参与度、认可度较高。 “淮南人,个个能说成语典故;淮南客,人人乐听成语典故。 ”如今,当地既编辑出版了《淮南成语典故词典》《淮南成语典故全书》等较为权威、专业、全面的淮南成语典故资料丛书,还编辑出版了《淮南成语典故故事丛书》《淮南成语典故漫画丛书》等通俗读物。让专业和通俗兼顾,研究和普及并存,呈现“成语在身边,典故随时学”的文化氛围。 “身边看,耳边听,嘴边说”,让成语故事成为流淌在淮南大街小巷的一抹绚丽的色彩。
革故鼎新 生生不息
申报和建设“中国成语典故之城”,为淮南这座煤炭之城、工业之城转型带来了新契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十二五”末,淮南人均GDP达到5200美元,居民文化需求进入井喷期,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化需求的激增对淮南城市文化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同时由于国家发展战略转变,要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所以对于淮南来说,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已势在必行。如何改变淮南发展模式,创新淮南发展路径,成为新课题。
淮南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申报和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城市文化主题建设工作,涉及文化、旅游、历史保护、城市建设等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利用成语典故之城+文化、成语典故之城+科技、成语典故之城+金融、成语典故之城+旅游等多种模式,可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多样融合。成语典故+文化,旨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文科学繁荣,提升区域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语典故+旅游,彰显成语典故主题要素集聚功能,通过挖掘成语典故内涵,谋划高品质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成语典故”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文化旅游发展业态。
如果说成语是文化的精华,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岳葆春认为,城市的日常生活、市民风尚、城市风情和城市精神,借助成语和典故连缀成章,城市精神和文化认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以生成或拓展。既要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还要让城市的记忆成为城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淮南的成语典故实际上就是淮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存在与延续,城市精神在日渐沉淀中浸润着每个市民,也涵养着这座城市的独特品格。当地将按照活化利用和活态保护、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以文化发展和旅游发展为抓手,以孕育城市精神、复兴城市记忆、展现城市品格、塑造城市风貌景观为目标,力争把淮南打造为具有多元要素的“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题图:寿县古城。本报记者 陈明 摄
·链接·
出自《淮南子》的常用成语典故摘登
一叶知秋
典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一寸光阴一寸金
典出:《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
化干戈为玉帛
典出:《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 《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其中《淮南子·览冥训》有:“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乐极生悲
典出:《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
百川归海
典出:《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
众议成林
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 ”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
迅雷不及掩耳
典出:《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兔死狗烹
典出:《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临水羡鱼
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亦作“临川羡鱼”“临渊羡鱼”。
新闻推荐
“飓风”来袭 “老赖”现形 执行攻坚战向“赖相”各异的被执行人说“不”
本报记者吴巍摄影报道5月29日清晨,谢家集区法院启动代号为“飓风”的集中执行行动,为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江淮风暴”执行攻...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