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议事会,撑起和谐“半边天” 本报记者 柏 松 本报通讯员 石 坚
“谢谢她们帮助我,让我和妈妈能生活在一起,要不然我整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说这句话的是潘集区架河镇的10岁男孩苏小平。当他被继母殴打得无法上学时,是村里的妇女议事会伸出援助之手,申请法院变更抚养关系,让孩子重新回到亲生母亲身边,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童年。
为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按照省妇联《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潘集区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工作,村级妇代会统一更名为村妇女联合会,将妇女组织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
2017年8月,武庙村通过村妇女代表大会,成为全市首个“妇代会改妇联”村。在完成“会改联”的基础上,又在淮南市成立了首个村妇女议事会。由村妇联主席任会长,每位成员分别挂钩各个村民小组,协调解决家庭纠纷、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妇女议事会成立后,共解决妇女群众来访、诉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群众医保、承包田纠纷、赡养老人、妇女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30余件,受到了全村群众的好评。
“通过改革,我们村妇联队伍发生了大变化,由以前的单兵作战变为30名妇女代表、9名执委形成合力的大集体,村妇联由以前的一张桌子到现在的有组织、有阵地、有平台”。谈起“会改联”后的变化,武庙村妇联负责人王红英告诉记者。“妇女群众由以前的观望者转变成参与者,荣誉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以前随处可见的妇女群众聚在一起打麻将、家长里短,变成了聚在一起交流‘走村串巷、了解思想、温暖人心、化解矛盾\’的心得,真正使妇联组织变成了群众认同、信赖、热爱的‘温暖之家\’”。
如今,潘集区完成了176个村居的“会改联”工作,选出乡镇街道妇联主席11名,专兼职副主席15名,执委165名。为在全区发挥好村妇女议事会的作用,潘集区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确保工作开展依靠群众、工作问题和成效直面群众。为做好这项工作,潘集区妇联认真开展摸底调研,掌握全区各类妇联组织组建情况及各行各业优秀女性分布情况,切实把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妇女之家”建设以及基层妇女人才资源转化为基层妇联工作资源。明确了村“会改联”和乡镇区域化改革工作目标、步骤、时间节点等,并将架河镇作为“会改联”工作及区域化改革试点镇,改革工作于2017年9月在全市率先完成。
“通过组建镇村妇女议事会以来,真正把村级妇联组织打造成‘坚强阵地\’和‘妇女之家\’。增强了妇女群众荣誉感、归属感,壮大了妇联队伍,工作更有抓手,融洽了干群关系,拓宽了妇女参政议事途径。”潘集区妇联负责人刘传珍自豪地告诉记者:“畅通妇女群众诉求渠道,将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扩大了妇女民主参与的程度,发挥了妇女群众在建设和谐潘集中的半边天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3日下午,淮南市“放飞中国梦,高歌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淮南联合大学举行。市关工委主任王玉成,名誉主...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