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措施”攻克“老大难” 淮南交警全力打造创建秩序之美 本报记者 陈崇韧 本报通讯员 郭 晨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围绕群众出行满意、顺畅的目标,在道路交通管理的难点、堵点、热点上动脑筋、想办法,相继出台一个又一个“小措施”,攻克了一大批交通顽症,全力打造创建秩序之美。
围绕难点,小手术切“血栓”
平圩淮河大桥,是连接潘集区与田家庵区的重要通道。每日上午7时至9时,驶往潘集方向车辆易形成周期性拥堵,而且大量机动车留滞主桥路面,对大桥基础设施安全也构成一定压力。交警支队通过调研发现,形成交通“血栓”的主因是桥北端仅有1个出口车道,随即与市政、交通部门联系,研究实施北侧出口拓宽改造,大大缓解由南向北拥堵问题。
洞山东路不少主辅道转换缺口呈90度直角,令很多驾驶人感到不适,主道转入辅道车辆与辅道原有正常行驶车辆之间频发交通事故。交警支队经过反复勘察,就此问题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召开现场会,制定整改意见。最终,通过采取拓展宽度、硬化路面、斜切开口等措施,对9处类似开口进行治理,取得了“小改造”、“大畅通”的效果,受到广大驾驶员的点赞。
围绕堵点,小举动斩“长龙”
学院中路沿线有大量商铺,道路两侧划有临时停车泊位,实际通行空间仅有双向两车道。高峰期间,大量车辆左转、掉头和进出停车场,直行双向车流经常被截断,致使该路段及附近拥堵不堪。在道路硬件设施无法改善的情况下,交警支队决定采取高峰期间车辆禁止在该路段左转,实行右进右出措施。目前,沿线设置了禁止车辆左转、掉头禁令标志13处,视频抓拍设备7处,交警支队还在交行路口增设执勤岗亭,提高机动快处能力,使得该路段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淮河大道与朝阳路交口日常车流达7万多辆,虽设有人行天桥,但大量电动车仍需通过路口通行,经常发生与机动车碰撞事故。交警支队在平衡安全和效率后,对该路口四个方向实行右转限时。经过一段时间试行,收到良好效果。随后交警支队又在老市委、桥南、白马商城等5处路口采取了右转限时措施,均达到了理想效果。
围绕热点,小改造解“困扰”
安徽理工大学有3万余名师生,淮河大道是其西大门正对的重要通道,门前却未设置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交警支队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有关部门对接,联系设计单位对该路口重新规划设计,增加红绿灯设施及监控探头,设置出租车专门停靠区,安装行人二次过街设施,施划两条左转车道,有效保障了师生安全出行。与此相同,交警支队对英才中学、谢二小等学校周边交通设施同步改造,为师生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得到校方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早晚高峰时段,一些交通要道路口有大量直行车辆通过,经常发生拥堵。针对这一情况,交警支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通过对有关路口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在陈洞路立交桥、陈家岗等繁忙路口设置了直行待行区,配备LED交通提示牌,并安排执勤警力对路口等候车辆进行手势和语言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仅立交桥路口一个小时便可多通过540辆直行车辆,通行效率比常规方式大大提高,有效增强了路口通行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3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东坡前往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田家庵区、潘集区等地,调研环保工作。市环保局负责同志等陪同。杨东坡先后来到德邦化工、经开区龙王撇洪沟、市一水厂取水口...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