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玫瑰”救赎迷失的灵魂 ——记市“三八”红旗集体淮南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

淮南日报 2018-04-12 11:47 大字

本报记者 吴 巍

淮南市看守所有一个特殊的集体——女子管教大队。大队只有15名女民警,女子监区9间监室月均关押量却达170余人。在高墙电网内,全面实现了女民警担负收押、提押、提讯、管教、巡控、投劳等各项任务,她们用女性的坚韧和细致,撑起了看守所工作的半边天。

创新推出“6+2”模式“四巡查”制度

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于2011年12月正式组建。近年来,随着关押总量年年增加,以及涉访滋事、邪教人员、智障精神类等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大、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在押人员持续增多,女子管教大队面对严峻而复杂的监管形势,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注重人文关怀,推动创新管理,为维护女性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确保监所安全积极努力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大队立足于管教互动,创新工作思路,拓宽管教视野,在实践中总结出“6+2”管理模式——建立“所领导、大队领导、值班民警、管教民警、值班医生、收押接待”六级联动管控体系,以及驻所检察官约见在押人员和律师的法律知识宣传。女子监区每天开展所领导“四巡查”:巡查重大安全风险在押人员表现、管教民警管控措施落实、监控民警监控巡视、医务人员医疗救治情况。通过“6+2”管理模式和“四巡查”制度的建立健全,实现对在押人员精细管理、精确管控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看守所的安全系数,更能为保障在押人员人权、创建和谐文明监室提供保证。

阳光疏导积极鼓励在押人员回归正途

女性在押人员从犯罪到被送进看守所,心理变化过程相较于男性更为复杂。女子管教大队民警在管理中针对女性特点,优化监所环境,注重人性关怀,保证监室通风透光、整洁卫生,对监区绿化美化促进在押人员身心愉悦,为监室配备太阳能热水器、增加热水供应次数。大队民警还注重对被监管人员精神层面的关爱,针对每一个不同个体给予关心和关怀,她们始终坚信“没有开不了的锁”,用实际行动温暖和感动女性在押人员的心灵,帮助她们树立重新生活、走向新生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不计其数的“倔脾气”回归正常。

在押人员赵某从企业退休后,将存款投入到担保公司尝到甜头,便从朋友、亲戚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再存入担保公司。然而,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赵某案发后既为钱款打水漂着急上火,又为愧对亲友而深深懊恼,在无法承受之下开始绝食,不接受监区管理,欲一死了之。管教民警积极为赵某讲法律、讲政策、讲亲情,逐步引导她认识到“事情已经对家庭造成一次伤害,如果寻死则是对家庭更严重的伤害”。最终,民警们引导了赵某积极面对现实情况,赵某也愿意服从管理,并表示积极赎罪争取宽大处理。

提高管理品质打造阳光监管新常态

针对女性犯罪多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内心过于贪婪等原因,女子管教大队大力开展监区文化建设及相关文体活动,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既开展法制、形势、政策教育,也注重文化、道德、品格教育,真正把监所建设成为矫正违法犯罪人员思想和言行的特殊学校。民警专门购买《刑法》、《刑诉法》、《婚姻法》等法律书籍,实行“每日半小时”学习制度,以监室为单位集中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道德经》,开展国学文化教育,重塑人格、净化心灵,还在监区文化墙悬挂张贴名言警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大队民警在监管中还畅通法律服务渠道,积极为家庭困难的女性在押人员申请法律援助。在押人员余某家在外地,生活贫困,且身患多种严重疾病,情绪极不稳定,8次出所看病,3次住院治疗,看守所承担了所有医疗费用,专门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律师;同时,管教民警经常与她聊天交流,观察思想动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促使余某放下了思想包袱,消除了思想顾虑。

“每一个岗位,都有着责任和使命。看守所已经不单单是法律上‘一看、二守、三送走\’的老模式,而是必须立足执法的社会效果,积极做好在押人员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感化工作,确保她们今后走上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道路。”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负责同志如是说。

新闻推荐

全力以赴为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做好服务

本报讯4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东坡前往煤化工园区,就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进展进行调度和督查。杨东坡先后来到祁集镇陈湖村、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地,实地查看动力中心周...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