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覆盖多层次 养老服务格局
淮南市政协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保障和改善民生,淮南市政协在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符合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搭建居家养老平台。淮南市居家养老呼叫平台通过政府公开采购,委托具备资质的运营商进行平台搭建及运营,可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慰藉、家政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70岁以上城市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鼓励和指导社区通过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用房,按照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规模、老龄人口数量和服务人次,给予每个日间照料中心10-15万元的建设补贴和3.5-5万元的运营补贴。
探索建立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对专业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政策。积极探索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中设立医疗机构,利用空置的床位资源,开设医疗床位,发挥医疗机构优势,为老年病患者,就近提供治疗、康复和理疗等服务。鼓励现有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和民营医疗机构进行整合。
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转型升级。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将闲置床位向周边有住养需求的社会老人开放,缓解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床位闲置和社会养老床位不足的矛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功能。
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税费优惠、土地供给、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对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并正常运营一年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床位运营补贴和贷款贴息。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政府能够更加轻松实现对社会养老服务力量的整合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公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及运营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补助及福彩公益金投入,社会各界参与热情不够,融资渠道单一,财政补助政策退出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专业性不够,缺少社会认知度。缺乏长期、稳定和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尚未形成功能定位明确、服务模式成熟、人员稳定、监管到位、行业标准化完备的运营模式,服务对象基本是由政府买单的困难老年人,社会老人认知度不高,参与热情不够。
养老机构比例不合理,服务质量档次低。大部分养老机构床位面向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老年人,面向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较少,养老机构侧重于“福利性”,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性的老年护理和心理咨询服务能力,没有得到社会认同。
社会办养老机构难以许可,给行业监管带来困惑。社会办养老机构多数是自建、租赁、旧房改建等方式创办,普遍规模小、档次底,难以通过验收取得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多处于非法运营状态。而民政部门对行业监管缺少执行力度,因而导致市场上经多次整改后不符合设立许可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仍然正常运营。
服务人员待遇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程度不高,流动性比较大。公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工资偏低,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三、建议
为积极探索适宜当前需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特提出如下建议: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拓宽运营模式。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支持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其基础保障作用。坚持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满足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的需求。
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发挥其托底保障功能。一是积极推进公办老年公寓建设,进一步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二是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在财政补贴、税收、贷款、土地等政策方面以及水、电、气、热的价格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多形式、多模式的养老产业,满足中高端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将闲置床位向有养老需求的社会老人开放,同时,政府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拥有养老机构运营权交给有参与运营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员薪资待遇保障机制。一是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并依托大专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二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就业困难群体和大专院校对口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三是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四是对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和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购买相应的各类保险。
新闻推荐
淮南市五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细则推行人地挂钩机制 淮南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可获补偿
本报讯近日,市国土、发改、公安、人社、规划五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细则》,明确淮南市推行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