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照亮生活的希望 本报记者 柏 松

淮南日报 2017-11-17 11:33 大字

明亮的房间,崭新的办公桌,齐全的电脑办公设备……在淮南经开区越润染织有限公司,生平第一次来到如此“豪华”的办公室,18岁的戴守兰眼睛亮了!11月16日,从潘集区戴庙村来到经开区的企业,对于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戴守兰来说,生命的轨迹就此改变……

一手联系贫困户,一手联系企业,让贫困户就业不再难;一面争取资金、编制项目,一面发展产业、致力规模化,产业扶贫的脚步愈发坚实。在***的道路上,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优势,拓宽脱贫途径,带动贫困户解决难题,将脱贫攻坚的措施向细处延伸,向实处挺进。

今年5月,淮南经开区向潘集区芦集镇戴庙村派驻驻村工作队,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面对31户贫困户的74名贫困群众,驻村工作队坚持“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开展工作。经开区工委、管委向全体职工、区内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出倡议,为戴庙村捐款31.8万元,有效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

戴守兰家中姊妹四人,父亲种植酥瓜,原先家境还算过得去。自从妹妹被查出来脑瘫,父亲疲于奔命,颈椎和腰椎先后出现问题,重活累活不能再做,家里的生活愈发困难。自从初中毕业之后,小守兰就辍学在家照顾脑瘫的妹妹,再也没有出过村子,能够就业帮着家里分担一些,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编制戴庙村脱贫攻坚三年工作计划时,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贫困户群众的务工需求,主动发挥资源优势,在经开区内梳理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越润染织达成一致,首批安排4名贫困户群众前来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将在3000元以上,为他们早日脱贫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独的宿舍,独立卫生间,配有电视和空调,这对于戴守兰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她那久违的笑容灿烂地绽放……

“从没有在企业干过,能否胜任这样的岗位?”戴忠患有糖尿病,和患有脑梗的父亲相依为命。从农村来到城市,面对新的环境,即将接受岗前培训,戴忠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企业负责人马利笑着鼓励他:只要肯学,只要肯干,没有问题!

马金平的丈夫去世后,她带着儿子、女儿生活。随着女儿考上大学、儿子上了高中,高昂的学费让家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贴补家用,她曾在窑厂里打零工,每月仅能够收入1000元。来到越润染织,除了月薪3000元以外,她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夏天晒不到,冬天冻不着,工资也翻了2番。

对接、安置、培训……经开区协调企业对贫困户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妥善安排好衣食住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结合脱贫攻坚,经开区扶贫工作队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在戴庙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将零散的酥瓜种植户进行引导,向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建设了50亩蔬菜大棚,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大棚建好了,要调整产业结构,除了种植酥瓜,还能种点啥?

安排贫困户进住企业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又带着潘集区戴庙村的村支两委负责人,来到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建村,交流经验,现场取经,共谋产业发展。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3分没学到……咱们取长补短,先来学学这早春西红柿的种植技术……”潘集区戴庙村负责人坦言。

淮建村是淮南市早春西红柿第一村,既是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又拥有国家蔬菜标准园。

两个村的“高层会晤”,既有基层党建、又有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村的“技术碰撞”,既在交流酥瓜种植,也在学习早春西红柿种植;两个地标保护产品,将在扶贫互动中,焕发光彩……

新闻推荐

比对系统信息 抓获网上逃犯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11月14日,大通公安分局洛河派出所民警通过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成功抓捕一名网上逃犯。今年10月,洛河派出所西湖村管段民警注意到系统中出现的一条新比对提示信息:辖区实住...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