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居民们变着花样“玩”
本报讯(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居民想借书,咱有区图书馆;居民想搞艺术培训,区文化馆有的是场地;居民想要健身,区全民健身中心、街道体育俱乐部随便选;居民想看戏,迎新春文艺展演、民生工程巡回演出、乡村欢乐行等文化活动从年头演到年尾……这5年的变化,反映在居民的文化生活上,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在谢家集区文广体局工作的王涛谈及全区5年来的变化可谓深有感触。如今,老城区升级改造,配套的文化体育设施翻新升级,最可喜的是,老百姓觉得自己真的有地方“玩”了。
王涛告诉记者,原来区文化馆面积小,老百姓经常抱怨“搞个艺术培训都没有地方”,区委、区政府重视社情民意,在原馆址基础上进行重建,如今的新馆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艺术培训教室、文化展示厅及诸多群众文化活动功能用房。2015年还改建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可以多元化宣传地区各项文化建设新成果。2016年在原来谢四中多功能厅基础设施改建成谢家集区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1.2万册。“开馆当天人多得都挤不透,本来设计的日接待量可达到1000余人次,当天超出了几倍。”王涛说,“原以为大家是看到区里首家图书馆开业,图个新鲜劲,只是进去瞧瞧。可这一年多来,每天图书馆里都有许多读者,周末节假日人更多。”“一个图书馆引爆了谢区人民爱读书的热情啊!”不仅如此,谢家集区已建有区全民健身中心、街道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苑,还形成了遍布全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且所有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老百姓喜欢“玩”,政府解决了“玩”的地方,可又有问题来了,怎么才能玩得高雅?玩得快乐?玩得有水平?王涛说,近五年来,老百姓能“玩”的名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讲,区文广体局就在变着法地带老百姓“玩”。摄影展、文化作品展、文艺展演、健身行……“玩”得声势大了,渐渐就形成了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再配上京剧票友大赛、锣鼓大赛、广场舞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并全力打造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利用微信、网站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上全年数十场文化活动,就算是不会“玩”的,也能被每次活动氛围所感染。
文化活动,让老百姓的生活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彩。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有看的、有玩的、有乐的,老百姓选择的余地多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忙得不亦乐乎”。在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变得更自信,满足感也油然而生。
图: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老百姓从看客变成了参与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雪峰)10月18日,上海铁路局淮南西站组织干部职工收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当日上午9时,淮南西站机关全体党员,淮南站、淮南东站、水家湖站管理人员和不影响生产的当班的客运职工,田家庵站、...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