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最初的心 铸最真的魂

淮河早报 2017-10-18 10:21 大字

本报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图:杨志华带领学生进行地域文化调研(左三为杨志华)

子贡曾问孔子:“后代将用什么话称道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道呢?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如此而已。”10月13日,当记者采访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杨志华时,他用了这么一段开场白,“今年,刚好是我在高校工作的第5个年头。这5年里,我收获太多,深深地感受着教师这一角色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责任。”

2012年6月,杨志华硕士毕业来到淮南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加上陌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感觉压力很大,然而,有了领导的关怀和学生的配合,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他觉得苦累,反而多了份充实和快乐。

杨志华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因此一直以来对淮南地域文化颇有兴趣。自2013年暑期开始,他连续4年带领一群理科大学生深入研究起了淮南文化,从“淮南红色文化调研宣讲团”,到“淮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团”,再到“淮南煤矿抗战历史故事采集与整理调研团”,已经形成独特的调研方法和宝贵的调研资料。这期间,他带领学生们采集与整理矿工抗战与生活故事100余条,深层次挖掘了淮南矿工精神的内在价值,全面了解了矿工抗战的光荣历史,弘扬了矿工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

杨志华说,我希望关注淮南的文化,更希望关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这片土地。2016年6月,他成功申报了“安徽两淮煤矿分流职工生存困境及再就业状况调查团”国家重点实践团队,带领学生分别走访了淮南、淮北35个矿区,98个有分流职工的家庭,积极宣传国家、地方政府或企业出台的相关应对分流职工待遇、再就业的措施,并提供、分析和总结相关应对措施,为国家改革、企业发展、职工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光要在课业上对学生有所帮助,更要在社会责任上对他们进行引导。”2013年10月,杨志华指导学生成立了安徽省首个大学生关爱老人专业团体——暖阳爱老学校,建立帮扶困难老人网络公益爱心联盟,招募志愿者,2014年,这一公益组织在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优秀成果征集中位居前十强,目前已经在淮南5个社区建立“暖阳爱老服务中心”和“暖阳爱老学校社区分校”,帮扶困难老人100余位,被中国大学生在线、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暖阳计划”还获得了“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最佳创意奖。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计划中,它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传承,“我很骄傲,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能够为学生,为我的工作,为淮南这片热土做些什么。”

杨志华说,这5年是自己积累的5年,更是见证、发展的5年,不光自己取得了进步,更看到了淮南发展的巨大变化,“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这也让我更自信、快乐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

新闻推荐

田家庵区超额完成城镇 居民医疗保险目标任务

本报讯田家庵区立足“早、足、广、严”四个字,扎实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目前全区已经圆满完成这项民生工程全年任务,截至10月9日,田家庵区共有169151人参加了居民医保,任务完成率102%。项目启动...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