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出行方式多了 购票途径变了 服务送真情 安全始如一

淮河早报 2017-10-18 10:2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不论寒来暑往,人们总能在凌晨5时的长途汽车站门口,发现一个个结实的背影;不论假期节日,人们总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淮南运管处田家庵运管所驻站办公室的运政人员。自打2008年驻站办成立至今,在这里一直保持着一个“记录”:长途汽车站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行车事故,从未发生过一次因旅客滞留事件,也从未发生过一次被投诉事件。作为驻站办的一员,张家清觉得,长途汽车站在这5年中的变化,着实让自己感慨万千。

随着高铁站的落户,加上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假期乘坐长途大巴的市民越来越少。“从2012年至今,每年‘春运\’的旅客运送量都同比下降,虽然人少了,但我们肩上的担子却从未减轻。不过,这5年来车站却发生了大变样。”张家清说,这5年来,自己在办公室的时间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候车厅和出站口,进出的车辆都要进行严格的安检,自己还要不定期不定时进行抽查,排查安全隐患。对即将出站的大巴,还施行叮嘱制度,督促司机行车安全,将旅客安全准时送到位。交通系统施行的微笑服务、温馨服务,把人性化、具体化的服务落到实处,让旅客切身体会到了服务在变。

过去,由于出行方式的限制,大多数人会选择“铁空汽”作为首选目标,但购票难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几年前想坐长途车,你只能到车站买,而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购票途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家清说,2014年前后,市民可在一些大型网站选购车票,解决了买票造成的舟车劳顿之苦;而微信的普及,更是让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便能随时随地直接订票;2016年,长途汽车站增加了自动售票机,而“私人订制”大巴车的出现,更是让市民购票的途径变多,也更便捷了。为了方便在校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长途汽车站还推出了上门服务。

“人们出行方式多了,对长途客运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张家清告诉记者,这几年间,长途班线逐步减少,淮南至武汉、东顺、北京的班线已经停运;而到青岛、义乌、常熟、常州等班线已改为一天一班,到上海的则改为两天一班,去温州的也变成了隔一日发一班。过去红火的省内班线其加班车也越来越少。“不过,即使这样,安检的力度却比过去严格了不少。”他说,现在乘坐长途车,不仅逢包必检、逢疑必检,就连随身带的水都要喝上一口才能放行。而从今年7月起,购买长途汽车票也需要实名制。“说一千道一万,不论老百姓通过什么方式出行,咱们的任务就是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新闻推荐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家谈”征文获奖作品名单

本报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家谈”征文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市各行业写作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发表了大量的作品。经评选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