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化“放管服” 打通“最后一公里” ——市公安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综述

淮南日报 2017-09-13 11:33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崇韧 本报通讯员 王东田

“真没想到!你们亲自跑到河南去调查,现在我终于有户口啦!”9月8日下午,寿县张李乡郭园村村民张湘云拉着上门服务民警的手,连声感谢他们解决了困绕自己17年之久的“黑户”问题。这一幕,是市公安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实施利民举措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借力全面深化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着力在简政放权、管理体制、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尤其是在户籍、出入境、交管等服务社会发展和便民利民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让公安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真实惠,打通“最后一公里”。

放权:无须证明“我爸是我爸”

简政放权,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减少奔波疲累,是群众呼声,是社会需求,也是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实践和探索。

为杜绝证明“我爸是我爸”的荒唐现象,2016年8月,淮南市公安机关规范落实公安部等12部门《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依法不再出具“20种证明材料”;今年1月,贯彻省公安厅关于《服务人民群众规范户政管理8项措施》,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双落地”,全面实现“一元化”户口登记模式,取消户口性质变动审批,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和丢失招领制度;针对无户口人员落户中的难题,建立并完善疑难户口、身份证业务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妥善解决疑难杂症,基本实现无户口人员入户无障碍。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完成《户政服务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印发了《户政服务管理工作规范》,认真落实《关于做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的通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题。同时,配合省公安厅完成“微信户政业务受理审批平台”研发、试点工作。在去年完成25项户政业务网上办理的基础上,今年再推10项,实现电脑和手机端同步应用,大力推行“互联网+”办理户籍业务和异地办理身份证。目前,已微信办理户籍业务10163起,异地办证6957张,试点开展了部分服务项目与微信、QQ、支付宝、邮政快递的技术对接,优化网上受理、支付、办结和快递送达全流程业务,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全办结户籍业务。

管理:从“人看人”到“千里眼”

针对群众最关注、最期待和问题最突出的领域,淮南市公安机关分阶段、分步骤、分警种在e网通上增设在线查询、在线办事等服务项目,内容涵盖交管、户政、治安、网安、消防、出入境六大类89项。针对PC端、手机端用户不同习惯,将全市两级公安机关10个门户网站、18个公安微博、3个微信公众账号互相关联,形成覆盖电脑、手机APP用户的“网上公安”集约群,实行24小时警务服务,一改过去站“桩”式执勤、“人看人”的原始状态,初步实现数据采集全网覆盖的“千里眼”信息系统。

全市累计投入数亿元规划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改造道路电子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主要路段、主要路口电子监控的全覆盖。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淮南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

本报讯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抓农业结构调整,淮南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意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工程全面实...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