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福,我们很幸福!
本报记者 柏 松 实习生 洪 沁
8月28日,农历七夕节,爱人相聚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福娟和爱人一起,带着儿子小福来回到了市社会福利保障区。对于她来说,福利院就是娘家,娘家乔迁新居,她无论如何都要回来看看。
院外,琉璃瓦围墙格外醒目;院内,整齐的草坪,绿树成荫,洁净的路面。崭新的宿舍大楼和游乐设施掩映在绿色中,老人们在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愉快地玩耍,福利院里洋溢着欢笑和温馨……
1982年来到福利院,19岁外出打工,一晃已是16年,福娟漫步在福利保障区,思绪慢慢飘散开来:“我没有自己的家,因为是女孩,出生不久就被遗弃了。但我有个更大的家,市福利院,这里有我的亲人,有满满的温暖记忆……”
福娟原本姓什么已无从考证,自从福利院的张阿姨把她抱进福利院,她便有了自己的姓:“福”!上世纪80年代来到福利院的孩子,都姓“福”,福利院的“福”,有了老师和阿姨们的照顾,她们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当时,福利院里有五个可爱的女孩子。按年龄顺序,老师们给她们起名为福红、福娟、福兰、福娜、福平,并亲切地称呼这五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为‘五朵金花\’。”市社会福利保障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最开始的市福利院,到后来的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到如今的市社会福利保障区,这一份社会责任从未改变。
多年来,这里成为孤残老人、孤残儿童的“娘家”,院长、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这份情浓于血的真情从来没有随着时间而流逝……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社会(儿童)福利院的设施逐渐老化,软硬件设施都需要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1年开始筹建市社会福利保障区。市财政陆续投入3000多万元,占地90亩,一期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市民政局全力保障,从教室、宿舍、娱乐室,到康复中心、食堂,市社会福利保障区各种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并新设立了隔离、观察室,用于综合测评新入院的儿童健康。
8月18日,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从大通区搬迁至山南新区,并更名为市社会福利保障区。
“现在条件这么好,真为孩子们感到幸运!想想我们小时候,吃是百家饭,穿是百家衣,一个星期吃一次肉都能高兴得像过年了。”中午,福娟一家和孩子们一起午餐,感慨万千:瓦块鱼、豆角烧肉、毛豆烧鸡块、芹菜炒香干……六菜一汤的伙食让大家伙儿幸福满满。
每年,福娟都会回家看看,每年,家里都会有新变化,今年的变化尤其大!
以前,福利院场地有限;如今,面积变成了以前的四倍。
以前,12个孩子一个房间,房间只有20平方米;如今,8个小朋友,住在40平方米的房间。
以前,洗刷用品要集中;如今,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洗衣机。
以前,娱乐设施只有简易的玩具;如今,院子里有健身路径,教学楼里有娱乐室。
……
谈起院里的变化,一位工作多年的老职工王阿姨介绍,“如果说以前的福利院是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那么,现在就是一张色彩艳丽的彩色照片!”
“今年6月1日,淮南市民生工程又提标了,集中供养的156名孤儿,每人每月的生活保障费由1000元增加到了1200元,顿顿都是好肉好菜!”市民政局负责人指着身旁的食品柜,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回家,回家,多么热切而富有激情的一个词汇!已成家生子的福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党委、政府以及福利院赐予她的一切。“五朵金花”每年过年过节都会聚在一起,一有空就要回家看看……
“五朵金花”当中的福平年纪最小,对福利院的依赖也最深,成年之后她不愿离开,留在了福利院当一名尽职尽责的护理员。她拿出全部的热心、耐心与细心来照料这里的孩子们,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静摄影报道)8月28日下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常贵田、戴志诚、王佩元等相声名家携新书来淮,与淮南的读者面对面交流,并进行作品签赠会活动。当天,以淮南情·中国梦——相声名家携带...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