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淮南形象”更是“淮南资源”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招商引资突破年”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张 静 柏 松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区域间竞争,短期看区位,中期看资源,长期看环境。开放招商竞争,项目落地开工,拼到最后是拼环境、拼软实力。
“环境是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我们一直在讲,一直在喊,也一直在践行。
让淮南的环境真正“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打听”
淮南,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也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优化环境的鼓点,近两年来敲得更快了。
去年3月,淮南再敲优化环境“锣鼓”:在全市开展“五项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
市委书记沈强在动员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的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优势,打造亮点,吸引客商,集聚项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鼓点声声急,举措频频出。
一切项目都要落在土地上,没有土地就没有发展!淮南市向土地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亮剑”;
房地产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利益,淮南市出“重手”整治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秩序,堵塞标后监管力度不强、责任不明的漏洞,淮南市“重典”整治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改进作风为着力点,淮南市强力推进全市信访突出问题和机关工作作风专项整治;
多项措施,一个指向——让淮南的发展环境“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打听”,为开放招商、项目落地、淮南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有多好的项目,就要有多好的政策和服务
“从申请到拿证,仅用了3天”。淮南淮矿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回想起当初办营业执照时的场景说:“以前还要验资、看场地,办理这些手续来来去去跑断腿,现在简单,全取消了,真是快得不可思议啊!”资金要求省了,经营地址宽了,办理时限短了,来回跑路少了,各项收费没了,这是商事制度改革后办事企业的体会。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取消企业年检制度,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行简易注销……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里程碑式的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了阻碍企业发展的栏杆。
去年年底,某投资方有意在淮南经开区投资生产天然香料项目,产品整体出口国际市场。在外资审批备案过程中,因外方投资者身份认证需要较长时间,投资方十分着急。工商、食药、卫计等部门共同发力,现场点对点、面对面协商,想方设法解决了瓶颈问题。该项目注册资本7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00万元,顺利入驻经开区标准化厂房。
根据省政府2016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结果,淮南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执行情况”位列全省第一:市级62个部门共保留2357项权力事项,精简1998项,精简比例45.8%。
突出精准有效,优化政策环境;突出依法合规,优化市场环境;突出优质高效,优化公共服务环境;突出正向激励,优化干事环境……淮南市着力打造投资环境示范城市,一仗接着一仗打,一锤紧似一锤钉:
“抓活”——破解融资梗阻。加快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市级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认真落实税融通、“4321”政银担等各项政策,强化信贷支持,优化贷款结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抓实”——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继续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强化“放水养鱼”,推进降税清费,减轻企业负担,真正解决一些企业的难点和群众创业的痛点。
“抓表率”——全市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深入企业倾听呼声、解决难题;市直部门牵手企业,与企业长期结对帮扶;选派干部入驻企业,与企业共进退。
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发展“红利”——2016年,淮南市招商引资项目创造了全市6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企业创造了全市30%左右的工业增加值、30%左右的税收。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当前,高校录取通知书开始大量涌入淮南市,对此,淮南市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特建立“绿色通道”,以专人、专车、专送的方式保证录取通知书安全快捷地送达到每一位准大学生的手中。每天早晨6时许,负责分拣...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