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亿元!淮南大气力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淮南日报 2020-12-11 08:37 大字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市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财政重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切实扛起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2020年全市财政共投入资金14.35亿元,重点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农村污染治理及其他污染防治,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绿增效等专项环境修复。

让美丽淮南空气常新,市财政局积极支持打好蓝天保卫战。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共投入2.25亿元,主要用于秸秆禁烧及综合治理、人工增雨、大气环境监测与综合管理系统建设PPP项目等。有效投入带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截至目前优良天数268天,优良率为73.4%,总量控制指标中的COD、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氨氮四项指标已经全面完成制定减排目标任务。

让美丽淮南绿水长流,市财政局积极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2020年水污染防治共投入5.04亿元,主要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等。目前七项约束性指标中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3项指标均圆满完成指标任务,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污染耕地安全率超过95%,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90%。

让美丽淮南青山常在,市财政局积极支持打好净土保卫战。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共投入0.24亿元,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管理,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

支持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共投入3.5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67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计划到年底前可以完成29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

支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及环保能力提升。2020年共投入3.24亿元,主要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增绿增效、林长制改革、采煤沉陷区治理、环境保护管理实务和能力建设等。

市财政局探索建立常态化、稳定化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推动地区间联防联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截至2020年,全市9个环保类PPP项目总投资31.81亿元,具体包括大气环境监测与综合治理系统建设项目、凤台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寿县县域农村垃圾治理工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凤台县凤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配套设施项目、寿县农村生活污水项目、潘集区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潘集区村镇污水处理项目、潘集区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些项目在财力支持下分别得以早签约、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有力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能力的发展。

为加快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市财政局围绕重点,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淮南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将国家、省、市考核结合,实行“双向补偿”,根据断面属性和水质监测结果,每月计算各县区污染赔付、生态补偿金额,市级赔付、补偿金将用于水污染综合治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淮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各县区(园区)的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季度同比变化情况为考核指标,实行季度考核,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逐步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年起,由易到难、稳妥有序配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争取到2020年,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公开透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新闻推荐

切实抓好林长制河长制制度落实

本报讯12月1日下午,副市长陆晞先后前往潘集区和凤台县,实地调研茨淮新河南岸潘集段防护林林长制和西淝河河长制工作推进情...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