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淮南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淮河早报 2020-12-08 08:2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严

日前,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高铁为动脉、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干支结合、水陆并进的交通网络体系。

据介绍,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其中高速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国省干线新建或改扩建(含桥梁建设)完成投资55.21亿元,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水运工程、客运站场建设等完成投资35.32亿元。

高速高铁持续推进

据介绍,在已有合淮阜高速、淮蚌高速和淮蚌高铁专线基础上,建成了德上高速淮南段,开通了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已形成“一纵一横”高铁网、“二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寿县保义至颍上南照段计划2020年底开工建设,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等4条高速公路已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

公路路网不断优化

凤台淮河二桥、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已建成通车;对G206合淮路等9条重要国省干线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工建设G206上窑街西段等6个“断头路”项目以及引江济淮配套6座桥梁、瓦埠湖大桥等项目;启动了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改扩建、G345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新建工程等9个188.8公里新建改扩建工程;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18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2.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51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8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3座。

港口航道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修改完善了淮南港总体规划,先后建成了中安煤化工基地码头和中安煤化工茨淮新河码头等,引江济淮工程、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渡口71道、1000吨级运输码头泊位30个,运力规模达295万载重吨,港口吞吐量达1000万吨。淮南市境内现有淮河、江淮运河、茨淮新河、窑河、淠河等航道9条。

运输能力逐步增强

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淮南市已初步形成道路运输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2.96万人,道路运输车辆28150辆;拥有客运班线448条;建成了35个农村客运站、507个农村候车亭及招呼站,全市794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

淮南市制定实施了《淮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淮南市创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实施意见》等,成功申创并强力开展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完成了市公交公司整体划转市交通运输局管理、市公交公司收购和畅公交公司、顺通公交公司事宜,建成山南中央公园公交枢纽站,有序推进商合杭高铁山南、寿县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改建270个公交站亭,完成公交“一卡通”上线运行。“十三五”期间,新增或更新公交车辆518台,全市公交总保有量达到1013台;新增公交线路16条,城区公交线路总数达60条。

新闻推荐

碧水攻坚,蓝天之下泛清流 淮南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本报记者周玲淮南因水得名,生态因水而美,发展因水而兴。水更是生命之源,生命因水而生生不息,生活因水而丰富多彩。近几年,淮南...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