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幽谷大乾坤 姚尚书

淮南日报 2020-11-16 07:47 大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仙人留迹,潜龙在渊的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是需要用心去品评,用情去咀嚼的行游目的地。行游其中,放飞的是好心情,收获的是知识与趣味。

夏草荫荫的时节,一行人造访八公山。微雨之后的山色,清新,滋润,这是我喜欢的感觉。作为一个乐山的愚者,多年来一次次寻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山,那泉流潺潺的沟沟壑壑,印象深刻。而掩映在绿荫深处的一箭谷,自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去处。踩着湿漉漉的小径,循着潺潺水声而去,脚下便有了别一样的兴奋。

一箭谷,清泉、幽谷、奇石、深潭,云集十数处景观,既有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清代嘉庆年间,寿州名士萧景云游览八公山,兴之所至,信手写成《石门潭记》,情景交融,催人即刻启程,前往一游。萧景云不仅是寿州名士,也是一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同样文采风流的凤台知县李兆洛与之惺惺相惜,经常结伴游历,诗词文章不一足。《石门潭记》中有云:“(其左)崖石如壁,壁腰一洞,阔二尺余,高七寸,深三尺。洞内石上二小穴,相传为老子炼丹炉。”这便是一箭谷存名的端由。

太上老君坐高台,一箭洞穿石门开。这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当年,老子得道以后,骑着青牛四处游历,见东南紫气氤氲,不由得敛息凝神,来到八公山。老子健步登上一座山头,见青峰如簇,山花烂漫,绿草如茵,流泉四溢,清风徐来,鸟鸣啾啾,当即俯仰天地,屏息而坐。人说山中一日,人间百年。老子打坐一周天,睁眼一看,已是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红叶漫山,青牛静卧,芳草灿然。老子本是道德天尊,打坐之地紫气坠地,便是遍地紫金。正欲极目远望,惟见前方一座山峰挡住视线。老子抖擞精神,张弓一射,山体豁然中开,一箭谷由此形成。

当年老子打坐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老君座。后人为了纪念老子,在此建成一座道院,或称老子庙。《水经注》云:“淮水东径八公山北,山上有老子庙”。由此可知,早在魏晋年间,八公山已经声名远播,而道家文化恰恰是八公山的底色。

关于老子一箭洞穿石门开的故事,其实另有隐情。老子张弓空射,并无箭簇,靠的是神力排山,对自然生态毫无损伤。这恰恰是他的道行所在。老子倡导清静无为,崇尚天人合一,绝不会轻易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在他的《道德经》里,他以射箭为比喻,阐释了自然天道的运行法则。他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老子认为,自然天道的运行,就如同开弓射箭一样,有其内在的逻辑:箭要射得精准,必须修正自己的姿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射箭的目标在于精准,而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则是通过不断调整,平抑有余,补益不足,实现张弛有度,阴阳平衡。

一箭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大自然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人为的改变并不可取;人的活动创造了美好生活,积淀而成历史文化,后人理当怀有敬畏之心;人们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同时也有保护自然、呵护生态的使命与自觉。这或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应有之义。

新闻推荐

平台招商带来价值倍增效应

□本报记者李媛本报通讯员宗绪昌今年以来,有“青岛北部新经济门户”之称的平度市频频发力,而有着平度金融...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