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全方位对接布局 深耕多层面解纷梯次 淮南法院打造诉前调解工作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 方 硕
以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抓手,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完善诉前调解案件对接机制,主动融入地方诉源治理工作大局,淮南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7月,淮南法院委派调解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调解案件成功率位居全省第一。
优化布局,诉调对接集约化
淮南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诉调对接中心,负责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办理诉前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等事宜,“一个中心”解决诉前调解,“一站式”实现多元化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专业调解、法律援助等调解组织和办事机构进驻,诉调对接工作实现全方位布局。
今年上半年,淮南中院与市司法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制定下发《关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与市发改委、市司法局联合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金融纠纷和价格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和诉调对接工作。此外,该院还先后制定了保险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涉侨纠纷等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涵盖交通事故、劳动争议、保险纠纷、涉侨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纠纷等十几个领域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机制,理顺管辖范围,确保需要调解的案件能顺利分流,分流后有专人负责,办结之后有卷可查,明确专人负责沟通联系,确保工作落实。
线上线下,调解渠道多元化
淮南法院以“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支撑,推行“互联网+调解”工作模式,实现调解与立案及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多元解纷从立案到归档的全系统无纸化操作。全市两级法院均安排专人介绍手机APP诉讼服务下载路径,当面指导群众使用,以增加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的点击率与使用率,市中院定期督促两级法院使用平台进行在线调解、音视频调解、法律文书送达等工作。当事人可在线立案、跨域立案,就近能立,少跑快立;调解员调解前可通过手机查阅电子卷宗材料,为开展调解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记录全程留痕;既不挤占诉讼资源,实现案件实质减量,又有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今年上半年,淮南两级法院在线推送调解案件8861件,调解成功3861件,音视频调解案件1210件,调解成功714件。
为提升多元解纷工作水平和服务质效,淮南两级法院因地制宜,推进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凤台县法院建立家事调解室,选聘长期从事婚姻家庭工作、善于做妇女工作的人员担任家事调解员,以柔性司法的全新方式探索灵活性、温和性、高效性的家事调解,今年以来家事纠纷调解室共调解案件478件,调解成功184件。大通区法院进一步发挥“四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市司法局、交警支队、保险协会的沟通对接,上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促进纠纷有效分流、快速化解,今年以来共诉前调解交通事故纠纷384件,调解成功205件,成功率达53%。八公山区法院把“老娘舅”调解品牌推向网格,由所在乡镇街道的法官服务站就近指导、对接、培训、服务“老娘舅”调解员。调解员从亲情、道德入手,实现诉调对接无缝隙,共同在群众身边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诉源治理,纠纷解决梯次化
淮南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力量,多梯次解决矛盾纠纷,走多元共治之路。全市两级法院利用业已建立的诉讼服务站、社区法官工作室、便民联系点、便民联络员形成“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诉调对接网络,开展法律宣传咨询、矛盾排查化解、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力争小矛盾小纠纷不出社区。
今年3月,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将“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和万人成讼率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平安建设(综治)考核。《意见》下发后,淮南市两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认真落实,稳步推进,截至上半年,全市已创建“无讼村(社区)”30个。全市两级法院按照《意见》要求,完善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对适宜调解的纠纷实行诉前调解前置制度,健全委派、委托调解程序,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引导群众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为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市中院强化对基层法院“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考核,文件下发后即从2020年第一季度开始建立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季通报制度,目前已通报两次,推动诉源治理发挥实际效用,实质性解决存在的矛盾纠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凤台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启动灾后防疫消杀工作,做到水退到哪里,防疫消杀就跟进到哪里,全力确保水灾之后无大疫。...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