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底、算清账、严执法,多举措禁捕退捕 筑牢“生态屏障” 淮南在行动

淮河早报 2020-08-07 08:42 大字

本报记者 苏国义

禁捕退捕筑牢“生态屏障”。当前,淮南市正在深入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7月份以来,淮南市有关县区、相关部门克服防汛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困难,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和防汛期间禁捕禁航等通知要求,多措并举全面开展禁捕退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两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大范围看,淮河与长江有水路交汇,长江流域全面禁渔的332个保护区中,包含有安徽境内淮河流域中的多个保护区,其中,位于凤台硖山口的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列。

淮河淮南段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1年由农业部批准,保护区面积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00公顷,实验区面积700公顷。保护区岸线全长30公里(占淮河淮南段的23.8%),上起茅仙洞下至平圩大桥,其核心区位于茅仙洞和凤台淮河大桥之间,涉及凤台县、潘集区、八公山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该区重点保护长吻鮠(淮王鱼)、江黄颡鱼、黄颡、淮河鲤鱼等鱼类。

焦岗湖芡实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08年由农业部批准,保护区面积1000公顷(占全湖面积约1/4),其中核心区面积700公顷,实验区面积300公顷,岸线长15公里,重点保护芡实、常规鱼类。

摸清退捕渔船渔民信息

7月份,淮南市各县区按照有关通知要求,组织专班专人对辖内2017年至2019年利用燃油补贴资金退捕和2020年利用中央禁捕退捕资金退捕的渔船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全面核查了渔民渔船基本信息。

有关县区、部门按照“一船一档、以证定船、以船定人”原则登记造册,按照“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对禁捕退捕渔船渔民同步开展精准信息摸底采集,逐船逐人入户全面核查渔船渔民基本情况,登记渔民家庭基本信息,实行“一船一档、以船定人”纳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库,做到不落一船、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基础数据信息“零差错”,做到了情况清、数据准、底数明。

经核查,全市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的退捕渔船为622艘,渔民607户、捕捞渔民1085人,其中2017年至2019年已利用燃油补贴资金退捕渔船171艘、渔民171户、捕捞渔民283人;今年利用中央禁捕退捕资金退捕渔船451艘、渔民436户、捕捞渔民802人。市渔政管理处处长鲍清玉介绍:截至8月6日,这些渔民中纳入养老保险的130人,纳入低保的55户105人,解决住房的605户1082人,转产就业的150人。

联合执法力度大成效显著

为切实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执法工作,结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全面禁止各类船筏从事捕捞和摆渡作业的紧急通知》,7月29日凌晨3时许,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渔政、海事、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面禁止各类船筏从事捕捞和摆渡作业的“凌晨清河行动”。行动采取水陆联合、重点打击的方式对水上岸上进行无死角巡查治理。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名、执法车辆21辆、执法监督艇3艘、驱离水上捕捞作业人员30余人,查扣渔筏船筏18艘、捕捞网具80副。公安机关对不服从管理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行动达到预期效果,有效震慑了不法人员,确保了汛期水上安全和禁捕退捕工作有效落实。

进入8月份以后,相关执法工作力度不减,鲍清玉介绍,当前每天晚上,渔政执法人员都会联合相关部门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截至8月6日,执法人员新巡航里程达230多公里,发放宣传材料170余份,清除网具30余副。下一步,淮南市有关县区、相关部门将继续严格落实中央“四无四清”部署和省委“六无四清”要求,查、治、建一体化推进,确保渔船渔具退出到位、渔民安置到位、渔民生计保障到位、禁捕管理工作到位、渔业生产转型到位、资金保障到位,高质量完成禁捕退捕相关任务。

图:执法人员正在淮河上开展执法巡查(市渔政管理处供图)

新闻推荐

警徽在防汛救灾一线闪耀

“截至7月底,县公安局共出动警力4000余人次、转移受灾群众5000余人,处理涉汛警情300余起。期间,全县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社会治...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