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与“大瓜地” 邹 旻

淮南日报 2020-06-24 08:17 大字

淮南市八公山区有一个地方叫做“大瓜地”,相信有许多土生土长的淮南人都知道这么一个地名。既然地名叫作“大瓜地”,总应该是个盛产瓜果的地方吧,然而好像不曾听说这个地方的瓜果特别出名。

汉字里有一个字写作“窊”,读音和“洼”一样,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解释说“窊,污衺下也”,三国魏时张揖编写的《广雅·释诂》也说“窊,下也”。清代王先谦注《老子》“洼则盈,弊则新”一句说:“又‘窪’字,《道藏》河上本作\‘窊’,\‘窪’、\‘窊’字同,皆洿下低陷之义。\‘窊’为\‘窪’之古文。”也就是说,“窊”和“窪”是一个字,都是地势低下的意思。大约从东汉时起,古人常常把“窊”字与“隆”字联用,组成“窊隆”这么一个词,用来形容地势或水面起伏不平,又引申为人生世事起起落落的意思。《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里记载桓荣的后代桓彬“辞隆从窊,洁操也”,这里的“隆”和“窊”就是“高”和“下”的意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题为《命子》的诗,其中有一句是“时有语默,运因隆窊”,用“隆窊”来形容命运的起伏。《淮南子·精神训》里有一句话写道:“苦洿之家,決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注释,解释“洿水”为“窊水”;清人陶方琦指出“洿”“与‘洼’同字,或作‘窪’”,又有一位叫作蒋超伯的清代学者指出,在《广韵》里,把“窊”字解释为“凹”的意思,并且“今江、淮以北悉呼下湿积潦处为窊”。依据《淮南子》中的注释,“洿”“洼”“窪”“窊”“凹”都是一个意思,且古人有称呼地势低下容易积水的地方为“窊”的情况。

据此,可以联想到,“大瓜地、大瓜地”,会不会是“大窊地”,也就是“大洼地”的意思呢?印象中,今天的“大瓜地”一带,地势好像确实要低洼一些。“大瓜地”往北不远,还有个地名叫“土坝孜”。如果“大瓜地”就是“大窊地”,容易积水的话,那么也确实需要一个“土坝孜”来挡水。带有“窊”或“窪”字的地名古时很常见,例如在《光绪凤台县志》里,能够看到“柴家窪”“杜家窪”“魏家窪”“大窪”这样的地名,位置在今天的焦岗湖一带;在《光绪凤台县续志》的补图上,有“神南窊”“长畛窊”“张裕窊”“核桃窊”等地名,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周边。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地名、山名以“窊”字命名,如大同市浑源县有皇叔窊村,忻州市河曲县有后大窊村、榆岭窊村,吕梁市交口县有窊则山等。这些以“窊”字命名的地方,地势应该都是相对低洼的。今天的淮南市虽然没有以“窊”字命名的地方,但却有许多地方是以“洼”字命名的,例如洼西村、洼梁村、洼刘村、洼李村、黑泥洼等,“洼”也就是“窊”。其中,“黑泥洼”的位置就在“大瓜地”以东,也是淮河南岸的一片洼地。洼地容易积水,每逢汛期,“淮淝两岸均水深数丈,尚有何处不漫,何处不灌”,所以要筑坝挡水。“坝”字在《光绪凤台县志》里写作“壩”,所谓“各窪口之壩固,则淮水不倒灌”,“土坝孜”也就是“窪口之壩”。这样,就可以确定了,所谓“大瓜地”,其实是古人口中的“大窊地”,也就是“一大块洼地”的意思,和“瓜”原来没什么关系。之所以后来“大窊地”变成了“大瓜地”,可能是地名传写的过程中,“窊”字因为比较难认,所以穴宝盖被丢掉了。或者是“大窊地”这个地名本来就是口耳相传,没有固定的字来写它,而“窊”和“瓜”读音相近,于是“大窊地”这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称谓,被传成了大家都熟悉的“大瓜地”。

“大瓜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地名,经过了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居然还能大致保持它原来的读音和意义,这真是让人非常感动的一个事实。科学面向的是未来,人文研究却有许多面向的是过去。能够重新找寻出快要失去的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有时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新闻推荐

农村改厕改出民生“获得感”

“冬天冷飕飕,夏天蚊虫咬……”这是千百年来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在凤台县,随着“厕所革命”引向深入,农村“如厕难...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