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创造 与幸福同行 淮南残联全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本报记者 周莹莹
4月21日,正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记者来到凤台县刘集镇肖庙村的徐翠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时,工人们正忙着把个大肥美的小龙虾捡拾出来。“我的龙虾质量好,订购价格比周边每斤能多2元呢,这一季下来,就能多挣好几千元。”说这话的徐翠翠是这里的老板,也是一位重度肢体残障人士。徐翠翠向记者介绍,自己从2017年开始种植芡实,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合作社拥有土地286亩,芡实年产值可达30000公斤,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这两年,又不断扩大规模和品种,通过芡实套养龙虾100亩,莲藕套养龙虾186亩,亩产5000斤,年收入可达12万元。
“我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政策,也离不开残联对我的关心和帮助。2017年补助了3000元扶持资金,2018年补助了5000元。残联的同志说了,只要踏实肯干,还会有更多创业资金的扶持。”采访的过程中,灿烂的笑容始终挂在徐翠翠的脸上,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也并没有压垮她。“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坚持,付出总会有回报的!”现在徐翠翠的合作社里,还带动了8位残疾人,每个月工资收入能达到3000元,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样是重度肢残人士的余中良,因为摔伤造成了颈椎严重受损,“像我这样受伤程度,能站起来就算是奇迹了。”事实上,余中良不仅站了起来,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2016年,余中良更是被安徽省残工委授予“十二五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他创办的凤台县皖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张集镇小刘村流转土地500亩,试种了烟薯、航天大豆、航天吨麦等六个品种。余中良介绍,公司目前采取公司加农户管理模式,对残疾人或贫困户免费或优惠提供试种成功的农业科技产品种苗,并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帮扶。
2020年,公司拿出价值6万元的航天大豆种免费送给有需要的贫困户,提供无条件的技术服务,并原价回购产品。通过这种模式,余中良已经带动周边近200户贫困户和20户残疾人家庭,摘掉贫困的帽子。“我自己是残疾人,知道干事创业的艰辛,只要我有能力,就一定会想办法拉他们一把。大家都把日子过好了,我看着心里也高兴。”
徐翠翠和余中良只是残疾人创业带头人中的优秀代表,更是市残联和凤台县残联精心扶持的自强自立的优秀残疾人创业者。近年来,凤台县残联持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和残疾类别,多举措、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强化培训、掌握技能、调查跟踪、促进就业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
灵活多样,稳步推进就业培训。凤台县残联紧盯实用技术不放松,结合个人特点、地方文化特色、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对全县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多渠道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覆盖率达80%,真正让残疾人学到本领,掌握技能,融入社会,提升价值。2019年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插花技能培训、剪纸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4期,培训人数180人;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残疾人150名;对185名在就业年龄段之内的,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给予了项目资金扶持和定向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就业之路。
优化政策,保障残疾人就业。采取鼓励式就业模式,大力实施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大力发展种养殖,进军电商领域,对有一定规模或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残疾人进行就业直补。目前全县共有582名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共发放补助资金35万元。2019年实施了“千人千元”“残疾人就业扶持”“阳光大棚”等就业扶持项目,共有175人享受就业扶持,共发放资金38.5万元。
市残联负责同志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市残联将下更大力气,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锋赵维清)为提升群众对安全感、满意度的知晓率和参与率,4月24日上午,凤台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包村民警对丁集镇...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