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村庄”工期仅三个月
在丈量完这块地之后,便着手建设和搬迁并进行计划中的工程。起初似乎因人们不乐意而搁浅,他们对殖民地的发展没有信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经过很多努力终于成功地动员商人和地主进行建设。但一经开始。房屋便魔术般地迅速建立起来。1899年10月2日第一座房子奠基。经过三个月后,到圣诞节,这个地区就建好了”。——《山东德邑村镇志》(海因里希·谋乐)
棋盘街道,仨月建成
轻描淡写,洋洋自得,谋乐的话语间还是未能掩盖中国人曾经反抗的事实。世代生活的村落消失,房屋被拆除,平静的打鱼生活成为奢望,一再被驱赶,愤怒的中国人怎能不抗议?无奈,土地所有权丢掉了,平民无力。
最终,他们只能妥协搬迁。
工期仅三个月的台东镇,建设更趋向于中国风,“在街道布局上,德国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棋盘式街道布局,台东镇的所有街道都横平竖直。这种街道布局在青岛很特殊,德国人贝麦称之为‘上帝扔下棋盘’,中国人则称为‘棋盘街’。整个区域以此种方式,划分成84个建筑地块。即今天台东一路至台东八路,清和路到菜市路之间的区域”。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周兆利先生告诉半岛记者,台东的建设布局与中国传统城市不同,街道不是正南正北走向,而是相对南北轴线扭转了45°,形成东南——西北向和西南——东北向的街道,一方面是这种朝向无论午前还是午后,都能保证太阳照到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每座建筑的房前和屋后,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岛是滨海城市,以东南海风居多。
据单维廉记载:台东镇街道两旁皆是中式传统住宅建筑,多为一层平房,每座住宅围有一个院落,院内设有厕所和垃圾箱,租户每天必须清运垃圾,打扫院子及相邻街道的卫生,卫生费用由房主承担。这样,中国劳工就可以安居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传统的生活习惯。因为有充足光照和通风,即使在院子里饲养牲畜都不会造成很大问题。
在《经理台东镇事务紧要规条》(1908年)中,有关于台东镇地皮检租、放水、售卖税费、卫生、医院等的规定。鉴于以前出现的疾病等问题,所以“德人最强调的是该区域的卫生、防火与安全,所以对于这些领域控制得特别严格,定期进行检查,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卫生监督体制,在同一时期的上海、天津、大连都是不多见的”。
“样板村庄”,埋下隐患
房屋建成了,德国殖民者很是满意,以“样板村庄”自称。谋乐声称:“宽宽的街道已平好,长长一排房子立在那里,而不久前那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田野。这些房屋建得耐久和美观,一般比山东的房屋要好,有一万多工人和小商贩在这里找到了住处,这样快的建设速度没有任何一类城市有过,可以想象一下,人们是在无任何补贴或优惠下工作的,每个人都自行建了属于自己的院子。”
“当这个新集市超出人们希望变得如此之大和看起来像城市一般时,在那里安家的许多人不再喜欢‘穷汉市’这个名称了,而姓杨的村子的名称也不合适。因此,这个小村镇的地方长老便建议使用‘台东镇’这个名字。其含义是高地以东的集市,这个小村镇位于凤台岭(贮水山烽火台,也名烽台岭)以东。凤是一种神话中的鸟,台是高地、土台,而岭则是丘陵之意。从青岛看,首先是高地,然后是其东部的集市,镇是比较大的村庄集市”。(《山东德邑村镇志》)
但事实是,仅仅三个月的工期,是仓促进行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形的因素,“街道均为千篇一律的方格网状布局,尽管当时的德国殖民者很自负,认为建设了当时东亚最好的劳工居住区。实际上,它一出世,就受到时人的诟病与指责。例如,德国人魏克尔就批评台东镇的街道布局单调乏味,不考虑地形,没有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沿街建筑立面单调雷同,没有美感”,“街道密度大,容积率高,空间更逼仄,既没有行道树,也无公共绿地”。
歧视始终存在着,华洋分治始终是他们处理与中国人居住关系分配的核心制度。被殖民者的环境自然是能省则省,“低配”配置,而欧人区则别墅林立,设施完备。“欧人区有完备的上下水系统,家家户户自来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台东镇的建设则来自临时应急,计划不周,有上水而无下水,居民多用公共水龙头。下水道直延至上世纪30年代末才有所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9年12月31日晚,北京卫视、河北卫视、黑龙江卫视同步播出2020环球跨年冰雪盛典。此前,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应邀参加...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