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源头治欠薪 “刷脸上班”实名制,工资发放监控全覆盖
11月初,合肥市出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新规定,建筑工人实名信息、考勤、工资代发数据等信息须上传平台,在监管平台登记后才能进场施工。近年来,该市通过实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等措施,减少了劳资纠纷,保障了工人合法权益。
平台全程“紧盯”
工人踏实了
日前,来自凤台县的建筑工高付林,一早来到合肥市经开区福禄园(一区)项目,站在“智慧工地”系统的门禁前,熟练地对着摄像头“刷脸”。验证通过后,屏幕上显示出他的姓名和打卡时间。
“过去在工地上干活,工钱都得年底结,平时每月只能领点生活费。到了年底,发不出工钱的事我也遇到过。十年前,为了讨薪,我和工友拉过横幅,甚至还在大年三十到处找包工头。”高付林说。
去年4月,高付林来到福禄园(一区)项目做塔吊工。看到工地装上了一种系统,他心里直嘀咕:“看着挺新潮,不知道有用没用。”
很快,高付林的工资卡上就收到了当月薪水。“没想到,真能让工人及时领到工钱!我现在每月都能给家里寄钱。”他兴奋地说。
高付林的“踏实感”,源自“智慧工地”的全程保障。去年初,合肥市经开区重点工程管理局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模式。“我们依托智慧管理总控平台系统,采用远程监控、电子围栏、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技术,逐步将在建项目传统的人工管理,改造成为‘智慧工地’管理。这样一来,出勤人数、出勤时间一目了然,工资统计和发放也清清楚楚。”合肥市经开区重点工程管理局技术处技术顾问杜扬明说。自2018年以来,经开区90个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智慧工地”系统管理,并对接住建部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
“人证合一”比对
漏洞能堵了
从2014年开始,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新建建设工程必须在所在地银行开设专用账户,将农民工工资从工程款中剥离出来注入专用账户,并委托银行对农民工工资统一打卡发放。如今再加上“智慧工地”系统助力,施工单位不用“人工记考勤”,而是通过系统录入的考勤数据来制作工资表,既准确又便捷,为务工人员工资领取提速。
务工人员信息录入是“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人员信息录入准确,我们采取了线上审核和线下人工采集审核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工人进场时要进行身份证、人像、工种等信息采集;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还通过日常考勤对工人的身份证、人像等信息进行在线比对。”杜扬明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施工项目有效杜绝了无关人员随意出入。
一年多来,针对应用中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技术人员也在不断优化、升级“智慧工地”系统。不久前,在合肥经开区红莲园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这里已经装上了新一代“零视人证比对采集智能终端”。
项目施工安全负责人高本腾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进行信息采集时,出现过有人冒用别人身份证的现象。新一代智能终端堵住了这个漏洞,会对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人脸和身份证照片达到99%相似才能核验通过,确保进场人员‘人证合一’。”此外,针对工地人员流动大的特点,系统还对打卡的连续性作出了要求。一周未打卡的人员再次进入工地时,需要重新进行信息采集。
对于无法完全封闭的户外施工项目,“智慧工地”系统也有应对办法:设置“电子围栏”,对务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所谓电子围栏,就是在电子地图上划出特定区域,员工只有在这个区域内通过移动终端打卡,才算有效考勤。
工资发放“留痕”
纠纷减少了
一条条“留痕”,让建筑工人实名制落到了实处,更让农民工维权有了依据。
今年2月4日,吕师傅来到合肥市经开区重点工程管理局,投诉大学城某项目欠薪。
有了“智慧工地”系统,维权变得特别简单。吕师傅只要将身份证放在人证比对感应区,系统便自动检测出他在哪个工地务工、做了多久,项目负责人是谁,是否欠薪。然后再进行“人证合一”比对,确定身份证是不是吕师傅本人的。
很快,吕师傅在大学城某项目的信息就被调取出来:做过贴瓷砖工作,被拖欠了6160元工资。“我们立刻通知项目负责人,要求他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杜扬明说。第二天,也就是2月5日,吕师傅就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通过多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智慧工地”系统还建立管理务工人员信用“黑名单”机制,凡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项目经理、劳务公司负责人,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务工人员,在进入工地时系统会自动提醒。“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实施‘智慧工地’管理,实现了查询问题有‘源’,工资发放有‘痕’,基本杜绝了所监管项目的农民工工资纠纷问题。下一步,这一系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杜扬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打赢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凤台县念好“抓”、“严”、“罚”三字诀,强力整治建筑工地及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防治工...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