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八公山 段昌富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所在的八公山区是淮南煤炭的重要产地。新中国成立后,有新庄孜、毕家岗、李嘴孜、孔集4座大型煤矿(其中新庄孜煤矿始建于1947年5月),以及许多地方小煤矿。此外八公山区山石资源丰富,遍布着广泛的采石塘口。八公山区一直以来“靠山吃山”,通过采煤、开山采石、生产水泥、开采紫金石,1995年时经济水平就位居全省县(区)第85位,进入全省百强县(区)行列。那时候,煤矿工人的工资月薪一万多元不是神话,一块紫金石卖出30万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一船船的煤炭、一车车的石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八公山人有钱了,纷纷到淮南东部,甚至到合肥买房。
进入21世纪,八公山区这个老的资源型城区,缘山而名,缘煤而建,由煤而兴,如今却因煤而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城市转型和城市生态建设势在必行。2014年“8.19”东方煤矿事故后,八公山区境内现存地方小煤矿全部停产。在孔集、李嘴孜、毕家岗煤矿停采后,新庄孜煤矿,这座曾经的“华东第一大矿”在迎来建矿70周年的2017年底也彻底关闭了。对于无序的开山采石,早在2006年6月淮南市就制定了《安徽省淮南市山石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2008年12月八公山区也发出了《关于封山保护紫金石等资源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随意开采山石以及紫金石。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八公山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把绿色作为八公山最美的底色,关闭煤矿、封山禁采、推进生态修复,推动环保整治。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和长足进步。
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区,八公山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遗留下的诸多困难正日益凸显,生态严重破坏,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八公山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开发和利用好八公山是实现八公山区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八公山区境内山峦叠翠、林岩竞秀、名泉喷涌、溪水潺流,拥有秀美如画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深厚的人文景观。有忘情谷、青琅珄馆(孙家花园)、石林、石门潭、一箭谷、乐涧套、红叶谷、白塔寺等景点;有洗云泉、岚香泉、沁月泉、玉露泉等名泉;有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淮南虫”遗迹化石。早在1987年,省人民政府就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1 年以来,先后挂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八公山区一直把八公山景区的建设开发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完成了《八公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规修编》,在决策上宏观把握,在措施上具体落实,保护、开发、建设并举,坚决制止开山采石,建立保护区,修筑景区道路,恢复景观旧制,绿化美化山岭。安徽省、淮南市也明确提出打好“大八公山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煤城”向“山水城”、“黑色”向“绿色”、“资源型”向“生态型”的转变,制订了《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山水为骨架,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特色,积极建设八公山核心景区、南塘湖景区、乐涧套景区,并和谢家集区卧龙湖、凤台县茅仙洞、寿县寿州古城形成有机联合,形成大八公山旅游区构架格局,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省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使古老的八公山恢复无限生机。
我坚信,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增强,八公山这座生态名山,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到那时,每当阳春三月,八公山上,草长莺飞,梨花似雪,桃花如霞;金秋时节,硕果累累,黄连木林,叶红似火。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会变得越来越融洽,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也会更加美丽宜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凤台县顾桥镇党委政府注重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切实增强全镇人民群众对美丽乡村的认同感。该镇启动了“千村...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