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写忠诚 情满扶贫路

淮南日报 2019-10-17 08:53 大字

凤台县杨村镇淝丰村贫困户苏文东家共3口人,本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儿子二级残疾,长年卧床不起,是重点帮扶困贫户。2017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市城乡规划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用足用活政策帮扶苏文东,帮扶责任人夏玉明还自掏腰包为他家购买了3只羊,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当年苏文东家人均收入达到了7600元,顺利实现脱贫梦想。3年来,在苏文东的精心照料下,3只羊变成了一群羊,产生了“滚雪球效应”。

一件扶贫实事,彰显为民情怀。淝丰村地理偏僻,群众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村里没有任何企业和其他产业收入,属于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队驻村后,认真分析村情,明确了“一抓双促”(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编制了《杨村镇淝丰村村庄建设规划》《杨村镇淝丰村脱贫发展规划》,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前,该村2014年建档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仅有1户新增贫困户未实现脱贫。

“一抓双促”,工作队成为村里“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按照“一抓双促”工作思路,工作队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抓手,着力激发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新发展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把每月28日定为党员活动日。

工作队注重发挥“领头雁”作用,聚焦群众“出行难”,从顾桥矿协调到50车约1000余吨煤矸石为村庄铺路,并同步解决了2万元运输装卸费用;同时,向市县乡公路部门申请30万元修路资金,建成6公里村庄道路。聚焦改善水利设施,工作队向市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对村广场南侧的大沟进行清淤改造;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30万元资金更新了排涝站设备,并建成方庄电灌站。聚焦改善办公条件,工作队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争取近1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新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条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路灯亮化,安装路灯229盏;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制定村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机制,责任到人,形成长效机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向上级部门申请到36个垃圾箱。

产业培育,让黄土地里长出“金蛋蛋”

“没有产业和项目支撑,决胜脱贫攻坚就是一句空话。”工作队认识到产业扶贫是核心,培育了梅花鹿养殖、食用菌栽培、大棚香菇、光伏发电4个集体产业,2018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5万元。

培育香菇特色扶贫产业。2017年,工作队利用30万元扶贫资金、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村里建设了4个香菇大棚,并从市城乡建设局协调了一批行道砖对大棚进行了铺设,2018年销售收入近8万元。工作队积极联系学校、工厂食堂、单位职工上门销售香菇,帮助销售香菇上万元。2019年,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在现有4个大棚的基础上新建2个大棚,并向泾县香菇种植大户联系订购4万棒菌棒。目前,香菇长势良好,即将上市。

培育光伏电站、食用菌扶贫车间、梅花鹿代养3个特色扶贫产业。两座60K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依托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村里代建3个食用菌扶贫车间,每年帮助村集体获益4.5万元;实施梅花鹿代养项目,利用县农业农村局7万元扶贫资金购买5只梅花鹿交八一农场进行代养,村集体每年增加收益3万元。

丹心写忠诚,情满扶贫路。2017年经省第三方评估,淝丰村集体收入14.98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当年实现“村出列”;2018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5万元。淝丰村发生“美丽嬗变”,变成了一个“强、富、美”的先进村。工作队荣获2017年度“全市驻村扶贫优秀工作队”称号。

新闻推荐

立志成才 绽放光彩

“我要争气,立志成才!”凤台县9岁的小学生孙博雅虽然家境困苦,但是学习用心刻苦,在校表现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