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绘就新画卷 华丽嬗变彰显新魅力 淮南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 鹏
淮南,1950年依矿建市,随矿建镇,点多线长,整个城市呈带状分布。“一条马路三盏灯,一只喇叭听全城,一座小楼才两层,一条淮河隔断城。”这可以说是当时城市建设的真实写照。经过70年的春风化雨,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实现了由个位数到百位数的突破, 城市布局实现了由“大分散、小集中”向“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组团式发展转变,城市道路实现由凹凸不平的狭小道路向平坦如砥的通衢大道变迁,城市照明实现了由点点“星光”到满城璀璨的变更,城市色彩实现由黑到绿的蜕变。可以说,现在的淮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城市承载力逐渐增强,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交通出行环境不断优化。“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83年淮河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建成通车,终结了淮南市境内淮河无桥的历史。1984年初建并历经改造的洞山路,是一代淮南人值得骄傲的城市标志。近年来,东部城区主干路网全部升级提标,西部城区路网加密工程提速实施,东部西部、山南山北交通联系大幅加强。尤其是东西部第二通道、夏郢西路、淮舜南路、合淮路以及淮上大桥、孔李大桥陆续建成,更是为“三城互动”的城市布局增添助力。截至2018年底,淮南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144.8公里,道路总面积达到2558.86万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为5.95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6.8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发达便利的城市道路网。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开展建园扩绿、沿线拓绿、惠民造绿、荒地复绿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由增量向提质转变。截至2018年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1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55%。2008年2月,淮南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先后建成龙湖公园、上窑森林公园、八公山风景区、舜耕山风景区、淮河公园、五一大塘公园、山南中央公园,目前淮南市已经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公园26个;完成34条主干道的行道树提升、79个居住社区绿荫提升工程、58处街头游园改造提升、180公里城市绿道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建成了洞山东路、朝阳东路等32条道路供水管网,整个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为2563.05公里。淮南首创水务公司下辖七个自来水厂,年度供水总量达1.17亿万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居民吃水难问题。城市污水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1997年淮南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2001年底建成投产;2002年9月,西部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2013年利用世行、亚行贷款,开工建设淮南市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快了城市主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管道工程改造,先后完成东、西部地区78.2公里截流污水管网,新建石姚湾、谢家集4#、5# 三座污水提升泵站。目前主城区已拥有3座污水处理厂、10座污水提升泵站、300公里污水管网。另外,潘集区污水处理厂、凤台县污水处理厂、毛集污水处理厂、山南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运行负荷率和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环保部要求。城市燃气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效,2013年9月,淮南中燃公司完成二通道次高压天然气管道铺设和西部城区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顺利实现东西部天然气联网运行。目前,淮南供气管道达1716.11公里,供气总量14067万立方米,建有天然气加气站18座,保障生产、生活供气稳定。
——排水防涝设施不断提升。近年来,相继完成龙王沟、龙王撇洪沟水系整治,前锋段及中下游水系整治、龙湖泵站、十涧湖泵站、大涧沟泵站建成运行。积极采取增设排水管道、扩大收水口、新增雨水收集井等工程改造措施,完成淮舜北路、学院路等28条道路34个易涝点整治。2018年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较2012年增加895.69公里,地下管网普查及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取得初步成效。从2014年开始,淮南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对部分县区老旧小区实施治脏、治乱、治堵、治污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改造试点。2015年,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2016年,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级民生工程。2018年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进入加速度阶段,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计完成213个老旧小区改造,总建筑面积537.3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6.91万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波记者李严)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持续加大对非法采砂船只的打击力度,于2019年9月24日在淮河淮南段再次开展打击...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