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生活,描绘最美“夕阳红”

淮南日报 2019-08-15 09:01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

据悉,截至2018年底,淮南市常住人口389.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7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1%,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1.4万,占老年人口的16.2%。淮南市围绕落实好党和政府惠老政策托底保障职责,延伸和拓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和实施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社会化运营管理、中高档医养结合项目,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77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36家,社会办养老机构41家,养老服务总床位约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3张,有效保障了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突出政策引领,养老服务市场更加开放。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南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淮南市智慧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中,以多部门联合行文、联合推进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建立淮南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的通知》《淮南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学费补偿和入职奖补实施办法(试行)》等10多个政策文件,为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和“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随着2018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由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养老机构登记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市、县级民政部门依申请按时提供备案回执,基本实现了备案办理“最多跑一次”目标,最大限度方便了养老机构办事。

突出项目驱动,养老服务机构更加完善。按照《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2018年全市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222个,其中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61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7个,村养老服务站103个,三级中心覆盖率达33%,超出省20%覆盖率13个百分点。同时,深入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消防隐患整改,2018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公办养老机构消防隐患改造,全市136家特困供养机构消防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持续开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整改,整改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10家,发放《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书》4家,取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机构15家,提升了养老院服务质量与安全运营。

突出汇聚合力,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2018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界别协商重点课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利用7个月时间,下基层、访民众,召开座谈会、报告会,以及调查问卷、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列出8条具有根本性、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清单,其中5项已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10月,淮南市首家养老服务协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授牌成立。成立以来,法律援助工作站已为6家养老机构、30余名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创新了社会力量依法援助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先例。

突出模式创新,养老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淮南市以东华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搭建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启动智慧养老新模式,截至2018年底,已有28家社会办养老机构使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医养相结合,建立并完善150张以上床位和入住50名以上老人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的奖补制度,推进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全部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目前,全市已有7家社会办养老机构设置了医务室,并取得卫健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用好居家养老呼叫平台和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居家养老平台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市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市辖区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寿县、凤台县以打卡发放方式予以补贴,2018年,淮南市共投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资金568万元。

莫道桑榆欢乐少,多元养老乐融融。淮南市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新闻推荐

顾桥镇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本报讯凤台县顾桥镇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加大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一年整治大改观、两年延伸出形象、三年覆盖上水平...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