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联动 激活 看安康市教育集团化如何破解均衡发展难题

科教周刊 2019-01-24 07:18 大字

[摘要]——看我市教育集团化如何破解均衡发展难题

优质资源辐射更多人C

从简单协作走向深度融合

教育集团化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据了解,杭州市从2004年开始就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逐步打造了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并且一直在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升级。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官网公告,到2017年底,杭州教育集团已发展到356个,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面达82.3%,幼儿园覆盖面达74.3%。

教育集团化的目的不外乎稳定、扩展优质资源,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让弱势学校得到提升,最终为老百姓提供均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安康市教育集团化的推进,汉阴县在2018年11月成立了第二个教育集团——平梁教育集团,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三个学段。2019年元旦前夕,石泉县首个教育集团——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授牌成立,组建了以该县城关第二小学为核心校,中池镇中心小学、池河镇中心小学、曾溪镇中心小学、城关第三小学、江南九年制学校小学部、迎丰九年制学校小学部为成员校的学校共同体。

安康市计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每所省、市示范园领办2-3所新建幼儿园或连锁办园,形成5-10个学前教育集团;每所优质小学、初中领办或托管2-3所小学、初中,形成10个以上小学、初中教育集团;实施优质高中与普通高中融合带动机制,实现高中教育资源共享、智力帮扶、协调发展机制;引进1-3所国内外知名教育集团来安开展合作办学或托管现有中小学校。

跟之前已有的连片教研相比,集团化的合作程度更广,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上;跟大学区相比,集团化的合作程度更深,它牵涉到人财物的调配,集团成员校之间的教育理念、管理、质量考核等都是统一的。用汉阴县凤台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曹雅的话说,最关键的变化在观念上,教育集团中,大家是一家人,而不是简单的协作或者交流。

变成一家人,意味着深度融合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政策支持以及机制的创新。

市教育局局长邹成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推进全市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建立了以下四项机制: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集团办学统筹管理机制、支持激励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这就意味着,要赋予集团教师人事管理自主权,赋予教育集团必要的办学自主权、内部管理权和经费统筹使用权,加大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费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将教育集团化办学列入对县区政府和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运行层面,面对骨干教师工作量增大、不同学校之间的理念差异、校情学情的不同、活动经费的增加等问题,如何持续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如何让集团化不流于表面,如何让老师们真正认同从“学校人”到“集团人”身份的转变,还是安康市教育集团化道路上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018年9月,汉阴县凤台小学德育主任卓小瑜到距离学校3公里远的三元小学走马上任,成为了这所村级完小的校长。这次岗位的变化并非调动,而是集团内部的交流。

三元小学和凤台小学、草桥小学同属于凤台教育集团,这是2018年1月4日汉阴县成立的第一个教育集团,开启了该县的教育集团化探索。与高新区的路径不同,汉阴县采取的是“核心校+薄弱校”的方式,三所学校此前并无隶属关系,彼此互相独立。

不仅仅是卓小瑜,成立一年来,凤台小学还派出王直慧、刘小娟老师到三元小学支教,方侠、李毅老师到草桥小学顶岗。除了长期轮岗交流的老师,由于农村学校音体美老师大多身兼多职,凤台小学的专业老师也会在特定时间到另外两所学校指导教学。

集团内部教研活动的范围也随之扩大。2018年4月,集团内举行国学暨课外阅读教学研讨活动;6月8日,凤台教育集团全体教师、城关一小、实验小学部分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9月28日,市教研室“名师大篷车”暨校本研修活动在教育集团本部召开,集团校所有老师参与观摩学习;11月15日,组织开展集团校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凤台小学骨干教师的负担会因此加重吗?”“的确,一部分老师需要兼顾其他两所学校的工作,工作量增大,但是这部分教师是非常敬业的,他们也认为自己需要这样的舞台,我们也会给予交通补贴。同时,对于长期交流到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他们能够享受乡村学校的津补贴,还可以解决职称晋升上的‘硬杠子’。”凤台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凤台小学校长曹雅说。

来到三元小学之后,卓小瑜开始推行114模式的德育课程,包括1门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1门校本课程——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式德育和4门德育微课——晨检课、餐课、安全课、整理课。

“‘基于项目学习的整合式德育’是我校研发的校本课程,上学期我们实施了首个德育项目——我们的新衣。学生从服装的历史、材料开始学习,他们需要打破各学科的界限,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技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就这门课来说,学生最终是要做出自己的新衣。”卓小瑜说,“我们这是一所村级完小,学生数量少,这也是我们能够开展这个项目的条件。”

卓小瑜是汉阴县“德育作业”的主要推动者,可以说,她在整个汉阴县都是德育教育领域的一把好手。对她来说,如果不是在教育集团中进行流动,自己恐怕还无法这么快就进行德育教育的新尝试。而这样的尝试,也让这所学校变得“小而美、小而精”。

凤台小学在这个集团中发挥着龙头学校的作用,但是也不意味着另外两所学校就要完全失去个性。“各校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三元小学的班主任坐班制,由于学生数量少,班主任在教室办公,管理当然就更加精细化;草桥小学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他们将皮影戏和语文、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能够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曹雅告诉记者,“草桥小学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老师,作为集团成员,另外两所学校的书法教育也能够受到他的帮助。”

这样的变化让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有了信心。“有的学生家长,本来准备把孩子转到县城的学校,因为集团化办学,最终选择留下来。我们6年级还有个学生叫鲁锦琪,这学期是从城关一小转回来的。”卓小瑜告诉记者,她接触到的这类学生就有十几名。

曹雅也表示,在她和家长的接触中,特别是两所农村完小的学生家长,非常认可集团化,认为自己家门口的小学校有了“靠山”。

弱校也有了“靠山”

B

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邹万理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2018年秋季开学,在高新区就读的在校生有了明显增长,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学生人数,较上一学年分别增加了1494人、1217人。

“以前每年也有增长,但是2018年的这个增长量是很大的,2000多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两所一千多人的学校。”邹万理说,“学生的大量流入,一方面来自汉滨区周边的乡镇,另一方面,在高新区买房的人也纷纷入住。随着安康市一小高新校区开学以及汉滨初中高新校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优质学校+’所带来的效益从学生人数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优质学校+”是高新区教育集团化的路径之一。2018年9月开学的安康市一小高新校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去年8月16日,本报刊登《集团化办学蹚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路》一文,引用了市一小校长王斌对这所学校的介绍。他说:“在高新区设立校区,采取‘名校+新校’的形式,管理上采取\‘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分校区管理’的模式,确保师资队伍内部流动、教育教学同步管理、资源成果共创共享,以更高的粘合度和一体化管理消除名校与分校的区别,迅速取得了安康城区、高新区居民的认可。”

去年秋季开学,本来计划招收600名学生的高新校区,最终的学生人数为769人。据了解,生源一部分来自周边社区,也有从江南回流到江北片区的学生。副校长王国华介绍,学校在7月底到8月上旬进行了预登记,来登记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预期,足可见老百姓对这所学校的信任。

尽管是一座崭新的小学,高新分校刚“出生”就带着安康市第一小学的“光环”。所谓“光环”,便是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据王国华介绍,目前学校共有48名教师,由校本部派出第一批36位教师,这其中包括陕西省教学名师、校长王斌,学科带头人、省级和市级教学能手12人以及一批骨干教师。同时,为了扩充师资力量,高新区从各县区及高校招录了12名教师。

“现在所有教学班都在45人以下,严格的小班化教学。”说到小班化,有着超过30年教龄的王国华深有感触,“我以前带过那种大班甚至超大班,老师们都要配一个扩音器,学生也很累。现在小班化教学,师生双方都轻松多了,老师能够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孩子表现的机会也更多,老师批改作业更精更细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老师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开展教研活动,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不遗余力。不止是课堂,一些曾经因为场地、人数而受到限制无法开展的活动也能够开展了。比如家长进课堂、亲子运动会、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审判等活动,而这都成为了市一小高新校区校园中的一抹亮色。

其实,市一小高新校区并不是“优质学校+”的首例。2017年,汉滨初中高新校区就已经开学招生。这所学校采用托管的形式,从管理层到一部分教师,都是来自汉滨初中的骨干力量。“派过去的老师至少都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可以说是打上了汉滨初中的烙印,这也保证了高新分校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教育理念、统一教学环节、统一质量考核。”该校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校区的教学质量与本部不相上下。”

除了延续校本部的传统,学校还针对农村学生多、寄宿生多等现实情况,探索了弹性放学制度,对住宿生进行严格而精细的管理。对校方来说,跨过汉江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无论是站在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角度,还是锤炼更多优秀教师的角度来说,参与教育集团化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如何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到江北来生活?一靠教育,二靠医疗。”邹万理表示,高新区打造教育强区,提前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并且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教育的改革和优化,这在新安康门户区建设的过程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纾解江南、重心北移的过程中,这两所老百姓认可度极高的学校先后进入高新区,也为“大班额”“择校热”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

A

↑凤台教育集团将6月定为儿童保护月,凤台小学学生积极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联合女童保护基金在各校开展教育活动和知识普及。图为团队走进三元小学开展女童保护教学。

2018年11月29日,市教育局举办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安康市2017年起推进教育集团化以来,中心城区各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由2017年的239个减少到2018年的184个,大班额占比由2017年的23.5%下降至目前的15%,江北、高新片区学生进城择校行为也大幅降低。

“大班额”、“择校热”问题一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阻碍,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作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为民惠民行动内容,教育集团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教育均衡,为老百姓解决这一难题。从数据来看,一年多以来,正面的效果已经产生,并足以让人对其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

教育集团化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我们的孩子能从中受益多少?除了肉眼可见的数据,它还能带给我们什么影响?集团化与大学区、连片教研等合作方式有什么不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部分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及部门,进行了采访。

记者 张婧

新闻推荐

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乡村“颜值”

本报讯凤台县以打造美丽幸福家园为目标,建立长效机制,突出“三个结合”,聚力整治农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