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埠之名因涝埠火山毗连孝迹山

潍坊晚报 2018-12-23 10:37 大字

南乐埠村原名涝埠村,因村东、北多涝地,故名涝埠,北涝埠村亦因之得名,后演称为南、北乐埠村。南乐埠村往南,可抵达火山和孝迹山脚下,这两座山现在被统称为“乐埠山”。

火山和孝迹山今统称乐埠山

在今天的潍邑地理版图上,有“乐埠”而无“涝埠”,有南乐埠村、北乐埠村,又有被称作“乐埠山”的生态经济发展区,“涝埠”二字反而无人提及了,就连探究村名渊源的北乐埠村志碑文上,都只言乐埠而不提涝埠。岂不知没有从前的涝埠,哪里会有今天的乐埠?据《潍城区志》《潍城区地名志》称,南乐埠村原名涝埠村,因“村东、北多涝地,故名涝埠”,北涝埠村亦因之得名,后演称为南、北乐埠村。

《潍县志稿》载北涝埠庄(今北乐埠村)北有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埠,名“涝埠”,在“庄北胶济铁路通过之处,地虽高,而终岁泥泞,因以为名。”今实地探访,只见铁路穿行,早已不见涝埠的原貌。

北乐埠村东南另有一处凤台山,一名东山,又名凤皇山,其石可制石灰,《潍县志稿》亦有记载。当地的村民历来就有开山采石、石料加工、石灰生产等传统,那凤台山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如今,潍昌路南的凤台山早已没有了山的模样,而变作了一处工业聚集区。山被挖掉了,只是在工业园的中心,还能看出一些地势的隆起。

北乐埠村正南,是南乐埠村。从南乐埠村再往南,即可抵达火山和孝迹山脚下。火山和孝迹山现在都成了历史名词,现在被统称为“乐埠山”。

民国《潍县志稿载》:“火山,在县治西二十六里南涝埠庄南三里。石系水成岩,文(纹)如槟榔,故人呼为槟榔石。山西北麓柳坑与其西草路山及孝迹山,皆产青石处。”如今火山、孝迹山一带的北漫坡经过多年的植树绿化,已蔚然成林。再往上走到山腰,则多采石坑,甚至已蓄水成泽。

登上火山山顶,海拔约120米。北望山下,即南乐埠村,西南望不远处的另一处顶峰,山顶立有一凉亭。《潍县志稿》称火山在南涝埠庄南三里,孝迹山在庄西南四里,度其距离方位当为孝迹山。二山之间,有一道低矮的山岭相连,或即《潍县志稿》所言之“草路山”。

孝迹山名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一鼓作气,再转登孝迹山,山顶海拔约160米。顶上建有一处蓄水池,池上为一凉亭。立亭中举目四眺,东南为浮烟山和浮山水库,山水相接;西南则山影层叠,系昌乐诸山;东北望则一马平川,远处潍坊城区群楼林立,宛若海市。

孝迹山,又名女节山(《隋书·地理志》)、节女山,其名来自于一个历史故事。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节女山,在(北海)县西北三十五里。《郡国志》云:北海县节女,当齐愍王伐楚,苏浑死焉,有五女终身不嫁,呼父魂葬于此山,因名。”北海县西北三十五里为潍北平原,“西北”当为“西南”二字之误。清《山东通志》载潍县有“周苏浑墓,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齐闵王伐楚,苏浑死焉。有五女终身不嫁,呼父魂葬于此,五女死亦同穴而葬,名五女墓。”清代郭麐又有竹枝词题咏孝迹山:“苏家孝迹久消沉,一片青山尚可寻。不信山还为世用,年年斧凿白云深。”

无论是五女墓还是苏浑墓,在诗人的时代即已无迹可寻了。郭麐对于经年开山采石不无担心,不知道这山还能供人采用多少年。郭麐想不到的是,后世的机械化采掘是如此高效,石山竟以如此的速度被消耗。他更想不到的是,时至今日停止采挖的亡羊补牢,不知是否犹未为晚。在火山、孝迹山二山的东南山腰处,近年又重建了一处仙师庙,继续着民间的信仰和奉祀。

行山纵贯三里余黑山疑是金关山

从孝迹山往南,今虽然被宝通街纵切,但仍看得出山体绵延,一路往南延伸。《潍县志稿》记“行山在县治西南二十里范家庄西四里,山顶长三里,南北一线,隔黄泉沟与黑山相对,俗读行若杭。”行山或为孝迹山往南延伸而出的山岭,越过今宝通街之后继续往南延伸,至黑山北与其相对。

民国《潍县志稿》记黑山在“县治西南三十里黑山官庄西北”,而遍查潍城各处则无此村名。找不到黑山官庄,就没办法找到黑山。从民国到当代,村名发生变更也未可知。遂查阅《潍城区志》村庄一节,终查得这个村现名向阳村。

从乐埠山取道往南,沿拥军路过了宝通街路口,继续前行约三里余,便可在路西遇到一个向阳村。这个村名到现在只用了50多年,是1960年新改的。村名最早叫太平官庄,至明初村民迁至黑山南坡另建新村,又改称黑山官庄,后来又改作了现在的名字。现在拥军路西侧的向阳村,名字新,村址也新,它的老村址还要往西往南。《潍县志稿》所说的位置当然是以老村为参照。往西不远处可见一个山头,询问村人确认其果为黑山。

村志碑文称,该村村民除务农之外,多以开山采石为副业,靠山吃山,采挖的对象自然就是黑山了。至民国时期,山西南麓就已因采石变得十分险峻了,何况后来又经过了多年的开山挖石,山体西麓、东北麓多有矿坑。

早年“山多碎石,无树”(《潍县志稿》)的黑山而今经过多年的绿化,山腰山脚栽植的树木已经颇成规模。清咸丰、同治年间,乡人为避捻军之战乱,曾于山顶上筑圩子墙以求自保。今石圩子墙早已不见,但墙基仍可见一围,周近三百米,石圩门则开在北向,有曲折小道通山下。战祸过后,得到黑山庇佑的乡人曾筹资共建神祠,奉祀香火酬神。

清郭麐有竹枝词曰:“诗人常恼县无山,偏在西南云气间。最是看来一片片,不知那片是金关。”《魏书·地形志》北海郡平寿县条下“有浮山,有金关山”,北魏平寿县按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平寿县在潍州西南三十里”,故址即在今浮烟山西之西、大于河沿岸的平寿村一带,西去黑山仅约六里。与浮烟山比肩同属北魏平寿县的金关山,历代学人多推测其即为黑山。因为尚不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确切的证据,所以无论是清郭麐所著《潍县古城考》还是民国《潍县志稿》,都不无谨慎的表述为“或云”金关山(一作金阙山)即黑山。文/图孙福建

新闻推荐

安徽一村委会主任因涉黑受审 辖区企业连年不断被“薅羊毛”

2018年12月21日上午9时,由安徽省检察院挂牌督办、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吴化好等涉黑犯罪集团案件,在大通区人...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