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绘锦绣讲坛谱春秋
魏亮,男,出生于1975年5月,安徽凤台人。1995年考入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199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毕业作品《心象物语系列——静物Ⅱ》为中国美术学院留校收藏。现为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水彩画学会理事。作品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获奖。
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秋日黄昏,恬静安谧。记者来到阜师院老校区一幢老旧的红砖筒子楼内,杂乱昏暗的楼道尽头,是阜师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魏亮艺术创作的多彩空间。走进魏亮的工作室,墙上悬挂的油画、有序摆放的画架、窗下两把中式木椅……简单的布置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坚持艺术道路不动摇
“这间屋子是我当年毕业留校时学校分的宿舍,快20年了。”魏亮说,他是淮南凤台人,1999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能走上艺术道路,还是因为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魏亮自幼喜爱绘画。为了学习绘画,中学时期的魏亮常省下午餐费,偷偷去买绘画教材。高二那年,面临高考压力的魏亮,主动与父亲商量自己想要走美术道路的决定。“当时父亲说,既然你选择了就支持。”魏亮说,那时省内本科院校开设美术专业的只有阜师院和安师大。
1995年,魏亮顺利考入阜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按部就班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我对油画很感兴趣,到上大三时才接触油画,但刚开始对颜料技法都掌握不了。”魏亮介绍,1998年,他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坐了15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去看俄罗斯著名画家列维坦的画展。“很震撼,很受冲击,也让自己坚定了走油画这条路的决心。”
毕业后,魏亮一边教学一边提升自我,并于2002年考入中国美院,师从我国著名油画家杨参军。然而,迫于生活压力,魏亮在经济与艺术之间,选择了前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魏亮心底对艺术的追求,经常提醒他不能这样过。
把艺术创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012年,魏亮重返艺术创作。“最开始创作的作品回报是很小的,这需要时间的积累。”魏亮说,从那时起,每天只要没课,就来到这间简陋的工作室,画画、看书、喝茶、思考。“教学和绘画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二者又可以相互结合。”
从2014年开始,魏亮尝试把创作带进课堂,一方面可以使他的创作在工作室外得到延续,另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创作过程。“从摆静物、构思到创作,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魏亮指着摆在室内的《椅之物语》等几幅作品说,“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
魏亮有意把创作意识带进教学过程,虽然不被一些同行理解,但却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较好收获。魏亮说,“今年,有两名学生的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从教多年,魏亮深知如何才能教学相长。“除了带学生到皖南采风外,还会申请带学生去看优秀画展,开拓视野。”
在教学与创作有机结合的积累中,魏亮的作品日臻成熟。“沉下心来搞创作,才能真正创作出好作品。”5年来,魏亮先后有11件作品入选全国画展,其中2017年的创作达到井喷,4件作品入选全国画展,这让魏亮在艺术创作之路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生活中不能没有绘画魏亮的两间工作室南北相对,在南边一间小室内,堆满尺寸较大的画作,所剩空隙只够一人独行。“每天像上下班一样准时来到画室,不间断地画,大大小小的画,到底画了多少已经数不清了。”魏亮说,他常在画小画的过程中探索,在创作大画中重构自己的经历。
翻看魏亮的作品,《椅之物语》、《皖南风雨——斗笠》等静物创作,干净素雅,让普通物件透露出富有内涵的生命力《高原正午》、《草原晌午》、《望乡》等作品,把视角对准普通群众,把平静的画面晕染出深厚的情感,展现出质朴真实的情怀。
魏亮说,“我从农村走出来,笔下少不了乡土,画面自然多是朴实无华。”守得坚持、耐得寂寞,潜心创作的魏亮获得越来越多的荣誉和认可。自2013年以来,连年有画作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其中包括《椅之物语》系列、《望乡》、《铿锵岁月》、《家园初雪》……
秋日黄昏的阳光掠过魏亮的工作室,未完成的画作上鱼儿在游动,坐在一旁的魏亮若有所思,淡淡地说,“绘画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有时停下来看看书、喝喝茶,从文学、音乐中寻找冲击和刺激。”魏亮说,许多人佩服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他的回答是:“因为自己喜欢,画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不能没有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1日至23日,河北省沧州市人大考察团一行来淮,考察学习淮南市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工作。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推进代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方式,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健全代...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