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日报》9月19日一版报道 淮南 光伏点亮能源城

淮南日报 2017-09-20 14:15 大字

安徽日报记者 夏胜为 范孝东

淮南,一座能源之城,1903年开矿,如今拥有18对大型矿井、6座大型电厂,是国家“亿吨级”煤电基地。然而,煤炭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百年前的创业者没有想到,这片“黑金”土地上,后人正谋求绿色转型,打造一座座光伏能源基地,开发用之不竭的阳光能源。光伏,正照亮这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光伏领跑 释放生态红利

互联网时代,电力不可或缺。电力从何而来?火力发电是当前主流方式,而随着科技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及规模化应用正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在淮南市潘集区,就有一座规模全球一流的“水上漂”光伏发电站——潘阳光伏40兆瓦项目,1年可为电网提供4800万千瓦时电量,可连续发电25年。而该项目的另一大特点是,巧妙利用闲置的采煤沉陷区水面,把荒芜的沉陷区建成绿色光伏能源基地,为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9月14日,记者来到该发电项目现场,乘快艇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实地观摩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舒杰说,发电项目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万多块光伏板,所有组件都安装在漂浮的浮体上。上午10时,秋日阳光正烈,照在如镜的水面上格外刺眼。每个如同足球场大小的发电方阵中,黑色光伏板一块挨着一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美美地”晒着太阳,饱吸着光能。舒杰说,水上漂浮项目具有不少优势,既不占用土地,又科学利用沉陷区水面,发展清洁能源,助力节能减排。经测算,随着并网发电,项目年可节约标煤1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3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

“建设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示范基地,可有效利用原矿区电网资源和废弃的水面资源,提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效益,我们多点发力,发展光伏发电领跑者技术基地。”淮南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6年,安徽省共安排100万千瓦规模指标,通过统一招投标用于两淮光伏发电领跑者技术基地建设。

淮南市积极组织申报,3个光伏示范基地项目中标,共计40万千瓦,占全省的40%,总投资37亿元。3个项目分别是潘集区泥河镇潘一矿采煤沉陷区15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顾桥矿采煤沉陷区15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凤台县新集一矿采煤沉陷区10万千瓦水面光伏电站项目。目前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9月30日前建成并网。

光伏助力 优化能源结构

随着能源结构变化和环境保护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淮南市把握能源及电网优势,在转型发展中谋定光伏新能源,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该市光伏发电项目分为普通地面光伏电站、光伏发电领跑者技术基地、光伏扶贫电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四类。对20兆瓦以上地面光伏电站,安徽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配置地面光伏电站规模。 2016年,全省公开招投标60万千瓦规模指标,淮南市共4个项目中标,合计40万千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4个项目总投资39.7亿元,目前均已建成并网。

光伏电站,地面屋顶携手并进。淮南市充分利用开发区、工业广场等各类建筑物屋顶资源,积极鼓励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目前,淮南电网已受理并审定分布式电站项目合计规模10.17万千瓦,其中已并网项目5.87万千瓦。

截至6月底,淮南全市光伏项目建成并网装机容量共计99.2万千瓦,占全省的16%,总投资92亿元;在建项目装机容量52.3万千瓦,总投资48.4亿元。

“淮南市光伏发电建设发展迅速,预计今后所发电量需通过外送消纳。”淮南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硬件保障情况看,淮南电力送出通道顺畅,下一步将紧跟国家政策动态,争取允许光伏发电通过集中建设汇流站等方式外送消纳。

光伏扶贫 拓宽增收渠道

光伏发电,不仅带来经济效益、绿色效益,还是***的有效途径,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下转二版)

图:9月14日,航拍中电淮南市潘集区施家湖光伏项目。 安徽日报记者 李 博 摄

新闻推荐

安徽淮南一镇纪委书记工作日午间接受宴请并饮酒,被免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保持纠正“四风”问题的高压态势,现将该市近期查处的一起工作日午间饮酒的典型案例通报如下:经查,2017年7月13日中午,安徽淮南市凤台县朱马店镇纪委书记吕克尚接...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