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准医疗拔“穷根”

淮南日报 2017-09-14 13:03 大字

本报记者 柏 松

为因病致贫家庭宣讲健康扶贫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诊,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日常诊疗服务,让贫困户看病无后顾之忧……在凤台县新集镇曹庄村,扶贫工作队紧紧围绕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将“精准医疗”与***有效结合,补齐医疗救助短板,筑牢群众健康基石。

早预防,健康扶贫的关口前移

“不怕穷,就怕病。”这是曹庄村老百姓的口头禅。在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农民占很大比例,对于他们而言,一旦患病住院,几乎要花去全家一年或几年的收入。

“您的血糖有点高,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些蔬菜,要定期检查身体……”这是市地税局扶贫工作队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群众经常听到的声音。

扶贫工作队推出了健康扶贫行动,让健康扶贫的关口前移,引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

78岁的贫困户贺兆环因为身体较为硬朗,对自己的健康保护也不太注意。9月8日,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医院开展义诊,发现老人患有心脏心膜未闭合症状,村委会得知后及时与医院联系,让其到医院进行复诊,及时治疗,防患未然。

“健康扶贫首先要做好健康宣传,让村民了解健康常识,把好村民健康第一关。”扶贫队员郑晓顺坦言:“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村民才会越来越少。”

送政策,健康扶贫的坚实保障

“以前他娘俩看病后,都是到药店买药、在小诊所打针,钱花不少,还都不能报销。”58岁的贫困户高时松感叹,听了扶贫干部的话,真是省了很多钱。

高时松的妻子和儿子是智力残疾二级,每年须定时看病、吃药,治疗花费数额都在1万元以上,家庭负担相当沉重。国家健康扶贫政策“351”、“180”出台以后,村两委和帮扶干部虽已上门宣传政策,由于其智力问题,对政策的领悟较慢,迟迟未去医院治疗。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敏锐地发现,曹庄村很多因病致贫的群众在就医时为了方便,多选择在私人诊所看病、在药店买药,未享受到相关健康扶贫政策。为此,扶贫队员找准发力点,积极上门宣传,紧扣有关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正确就医。

帮扶干部得知高时松家庭情况以后,与村干部一起反复上门劝导,打消他的疑虑。今年8月份,高时松带着妻儿开始到镇卫生院接受治疗,从此,他们一家的治疗费用都开始按照政策予以报销。

守健康,精准就医的倾情服务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了病”,是市地税局扶贫工作队推行健康扶贫的初衷。

“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母子有了生活保障,镇上卫生院还帮俺看病,每隔半个月就来家一趟,给免费健康查体。”曹庄村30岁的贫困户左中玉对记者说。

左中玉因肾衰竭做了换肾手术,母亲为他提供了肾源,家里面失去2个劳动力,每月都要服用抗排斥药物,新农合医保报销后仍每月要负担近2000元医药费。

因病情较重,左中玉每月须到省立医院复查,家庭生活跌入贫困线。村两委和帮扶干部对其特殊情况十分重视,多方为其协调报销,尽量减小负担,目前把每月的额外治疗费用控制在1000元之内。

同时,扶贫工作队还定期邀请医护人员来村里开展义诊和医学讲座,与相关医院建立了“问诊绿色通道”,建立联系卡制度,让村里贫困群众可以随时通过联系电话、微信、QQ及时能够找到对口的医疗科室及医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看病无障碍,健康有保障。

新闻推荐

凤台启动车辆抛洒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讯(记者李严)为了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遏制道路运输抛洒现象,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9月11日,记者从凤台县城管行政执法局获悉,该县将于近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