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路遥遥 情切切

淮河早报 2017-09-11 11:59 大字

凤台·魏金芝

当我提笔诉说这段亲身经历时,感情的暗潮在涌动。

高山流水梦相通,淮上三春暖意浓。

最是同窗甘苦日,白头常在觅萍踪。

一九四九年,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怀着美好的憧憬,考入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凤台中学(时为联中)。

学习是紧张的,但在“生产自救,勤俭建校”的口号下,课余,我们捻线、织网、和泥、托坯、开荒、种菜,走向社会,打腰鼓,跳秧歌,演戏、作画,为农村办扫盲夜校,结合时政,开展多种宣传活动。

生活十分艰苦,记得每月七块多钱的伙食费都很难一次交齐。但精神却是愉快的,校园里留有我们的汗水和泪水,更多的则是歌声和笑声。正是这样的三年,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才能,培养了品德和意志,且加深了亲如兄弟姊妹般的学友情谊。

一九五二年,四十余位毕业生从母校起航,分赴祖国各地,由于紧张的学习、工作和一些原因,彼此间虽有联系,却很少相聚。

时光荏苒,转瞬俱过天命之年,兴邦立业各西东,往事长留枕上梦。1991年起,相约不定期举行校友会。年复一年,迄今已达五十四次。

或为母校贺喜,或为老师祝寿,或为学友祈福,忆关怀。一忆趣事,叙旧,期盼,登山,临水……

曾在银杏树下追昔,下蔡新城放歌,美丽焦岗荡舟,颍州张庄赏景,佛土迪沟参禅,茅仙古洞揽胜,也曾庐山留影,太湖观光,金陵访友……,一次次的相聚,便是一次次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传递。而今虽大多步入耄龄,但晚晴尤重,友谊长存。

在此,感谢母校和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感谢校友的精心安排,否则,不会有五十余次的成功聚会。

路遥遥,情切切,半个世纪的零零总总,绝非几百字的短文所能承担的,只得浮光掠影,挂一漏万。最后全以小词《临江仙》作结。

遥忆窗前朝夕共,满园笑语春风。一堂花季竞娇容。古城情意暖。芳圃李桃禾农。

道是人生如枕梦,长淮作别西东。阴晴暗换乐重逢。青山斜照里,白发远望中。

新闻推荐

初一查 实施盗窃 细一查 盗窃10余起

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近日,八公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利用科技手段,通过视频资料,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追回一辆被盗电动车,成功破获10余起系列盗窃案件。2017年以来,在八公山区山王、孔集、新庄孜等地区的一...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