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近就业拿工资 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扶贫筑就“家门口”的脱贫路

淮河早报 2017-08-15 11:3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每天清晨,凤台县顾桥镇黄湾村的贫困户王长轩便早早起床,赶去上班。他工作的地方就在村里的蔻蔻家庭农场,随着农场里种植的80亩葡萄成熟,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摘葡萄、装箱,虽然辛苦,但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容,有人问:老王头,干啥这么高兴啊?他总是回上一句:年底就能脱贫了,能不高兴嘛!

王长轩家里有七八亩土地,但是两个儿子都身有残疾,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只能靠田地的收成过日子,一旦遇到灾害天气,家里生活就十分困难。“镇里搞产业扶贫,在咱村里开了这个农场,给咱贫困户带来了希望。”王长轩告诉记者,除了忙活自家的田地,农闲时他便来到农场打工,几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基本上也就做些施肥、修枝、去叶、除草等杂活,“活不累,还有钱赚,打着灯笼都没处找去!”他说,在农场里自己也不挑活,只要需要他就来,要是自己没事也会溜达到农场里找点活干。农场里还有70亩桃园、60亩酥瓜田,一年到头有3至4个月的活,加上自家田地的产出,一年的收入也很可观。

农场负责人郑家成表示,农场2014年底成立,今年才见到效益。目前,酥瓜和桃子都已经下市,而葡萄刚上市,虽然只有夏黑和巨玫瑰两个品种,但价格也不低,夏黑的批发价在6元左右,巨玫瑰3.5元。通过线上线下的平台销售,寿县、阜阳、凤台的批发商都过来采购。通过产业扶贫,农场扶持了25户贫困户,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户,农场与其签订一份10年的合同,每年分红1000元;而对于有劳动意愿的,则给予提供就业,每天给予50元的工资。

“在这工资高,没事就来看看,每天时间也不长,挺好的。”在维驾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童树杭正在甘蔗地里忙活着。“像我这样年纪大又不懂技术,身上还有残疾的,外出打工根本没人要。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已经很幸运了。”正说着,童树杭忙完了手中的活计,打算到稻虾共作田去看看。合作社负责人童景国告诉记者,合作社带动扶持11户贫困户,每天工作6小时,平时每天有60元的工资,而到了收获的高峰期,则每天有80元的工资,在地里他们主要负责甘蔗的种收、分解等工作。他说,甘蔗地虽然只有24亩,但看长势非常好,而且自家种的甘蔗品种好,含糖量高,明年打算扩种至70亩,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并从外地引进蔗糖加工生产线。“单卖甘蔗收益不高,但经过深加工后,甘蔗的附加产值便翻了几番,义乌那边的客商已经和我达成协议,成批量收购我们加工的蔗糖,到时候我们还会帮扶更多的贫困户,带动更多的当地人就业。”

在顾桥镇,像王长轩、童树杭这样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共有259户,今年以来,镇政府通过动态监控,清退了13户,加入了3户。为了让贫困户早日摘掉“帽子”,顾桥镇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贫困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制定产业扶贫措施,发展九大产业基地进行输血、造血,助力扶贫。大力开展特色种养殖业扶贫,稳步推进光伏扶贫,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分红模式,并采取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自主发展产业的“三带一自”等模式,逐步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截至今年底,顾桥镇登记在册的贫困户除了新增的3户贫困户之外,将全部实现脱贫。

图:“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让镇里不少贫困户就近就业找到工作

新闻推荐

淮南2人当选6月份“安徽好人”

本报讯日前,6月份“安徽好人”评选结果揭晓,勇跳采煤沉陷区水塘救下祖孙四人的凤台县岳张集镇维稳综治办主任岳刚和岳张集镇大胡村主任高志叶当选“安徽好人”。据悉,今年以来淮南市先后有13人当选...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