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的宿州情

合肥晚报 2020-06-02 00:36 大字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

宿州市博物馆里的赛珍珠塑像

赛珍珠,美国著名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她出生4个月后即和父母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1938年赛珍珠凭借小说《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题材的唯一一部“诺奖”作品,最让我们安徽人备感亲切的是,《大地》中所写故事的背景就是赛珍珠生活数年并终生不忘的宿州。

赛珍珠为何来宿州

1892年6月2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伯罗镇,美国传教士赛兆祥的妻子凯丽生下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他们给她取名Pearl(中文意思为“珍珠”),加上赛兆祥的中国姓氏,这个女孩的中文名字就叫赛珍珠。

1892年10月,尚在襁褓中的赛珍珠跟随传教的父母一起来到中国,并在中国浓郁的东方文化氛围中慢慢长大。1916年,赛珍珠在庐山结识了美国农业传教士约翰·洛辛·布克,并在次年结婚。1918年初,因为丈夫要来安徽宿县(即今宿州)工作,赛珍珠随丈夫来到宿州。

据宿州赛珍珠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介绍,赛珍珠来宿州后在启秀女子学校(现为宿州九小)任教。赛珍珠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呵护疼惜,课余时间总是和学生一起游戏,教学生手工,圣诞节也会带着学生一起去福音堂过节,领大家唱圣诞歌,给大家讲圣诞故事。

除了教师职业,赛珍珠同时还有个翻译的“兼职”。从事农业传教的布克需要下到田间地头进行调查工作,这个时候,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赛珍珠显出她的语言优势,充当口译,他们最远甚至到过距离宿州70里地的濉溪。平易可亲的赛珍珠很喜欢和农民们交流,庄稼收成、父子分家、娶亲嫁女等都是话题。以致赛珍珠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南宿州(和北徐州相对应的称呼)居住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那些穷苦农民,他们活得最真实,最接近土地,最接近生和死,最接近欢笑和泪水。在农民当中,我找到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

旧时的中国,看待外国人还多是“洋鬼子”的感觉,而在相对落后的皖北农村,一对美国夫妻的出现更显稀奇。很多时候,布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阡陌之间,而赛珍珠则坐着轿子紧随其后,引得很多农人围观,更有可爱的顽童一路打闹着、追跑着。

赛珍珠与宿州人民的交往

据了解,在宿州生活的几年中,热情好客的赛珍珠也很喜欢和周围邻居走动。给赛珍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被她誉为“最了不起女性”的张太太。

在赛珍珠心目中,张太太是个热心肠、善解人意、眼睛闪着智慧光芒的人,心情郁闷时,只要将头倚在张太太柔软的宽肩膀上,就会感到一丝宽慰。在生活中有什么烦恼时,赛珍珠也总是到她的中国朋友那儿寻求鼓励。她曾说,“只要他们一露面,就会出现一种自然的气氛,他们那富有人情味而又温柔的善意,让我得到慰藉。”每到春节,赛珍珠也和中国的朋友走访亲友,拜年问安,恭喜发财,“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愉快和兴趣,这巨大的欢乐只属于我的中国世界。”

其实,赛珍珠口中的这位“张太太”并不姓张,只是她的丈夫姓张。她真名叫周静斋。这位周静斋,在当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据相关资料记载,周静斋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自幼喜爱读书,不过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使她没有更多的读书机会,但民国初建时期,她极力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女孩子读书,并先后创办了宿县启秀女子小学和宿县第一女子小学,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张太太”。赛珍珠在宿县担任教员的时候,周静斋就曾积极走亲访友,动员女孩子入学,极大地支持了赛珍珠的工作。

因此,在不断交往中,赛珍珠了解到周静斋是一位饱有人生经验、慈祥又善解人意的长者,虽然她比赛珍珠大了20多岁,但赛、周二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之交”。而周静斋从生活到工作全方位的帮助让赛珍珠获益良多,于是她在《自传》中写下,“‘张太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诺奖”作品中的宿州

从1918年到1920年底,虽然赛珍珠在宿州的生活前后不过两年半时间,但这段经历却成为日后她创作《大地》的主要素材。这部小说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了解,《大地》这部作品主要是以同情的笔触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这其中讲述的王龙一家的故事在宿州并不鲜见,而《大地》一文提及的人物原型、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等等都具有浓郁的宿州色彩。

小说主人公王龙“出自”宿州学院西南角附近的三里湾,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几乎全部姓王;宿州清末民初的确有周、黄、邵三大家,也与小说中写到王龙娶了一位黄姓的地主家丫环——阿兰为妻相符。据说,周家有势,留洋的多,当地人称周家是“周洋狗”;黄家有财,广有资产;邵家重教育,出了一些人才。而赛珍珠当年居住的福音堂的西边,正是其中的黄姓地主家。

历史上的宿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区,水、旱、蝗、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只得南下逃荒,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宁愿南逃三千,不往北移一砖”,而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宿县的农民干“外流工”时,也都是奔南方有水牛和荸荠的地方,这在《大地》中王龙受灾之后南下逃荒的经历体现了出来。

除去这些反映在小说中的细节与宿州原型高度统一外,赛珍珠在对“土地”这一概念的把握上,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旧中国皖北农民最淳朴、最真实的感情。从王龙脚下可耕作的田地,到王虎占有的“地盘”,再到王源拥有虚拟性的“土地”——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蕴含着祖孙三代所经历的时空变换的真正意义:赛珍珠通过王龙一家对“土地”不同占有形式的叙事所显示的人与“土地”关系的变化,描绘出一个正在变化的皖北农村,构筑了一个从古老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进程中的“中国形象”。

□魏群雯筱铖

新闻推荐

宋元明清考古:各类型异彩纷呈 城址引人注目

【编者按】2019年中国考古精彩纷呈,成果众多。在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即将揭晓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特别邀请9位...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