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变亮点 “伤疤”成美景 淮北五举措治理采煤沉陷区
本报讯(记者 丁贤飞)“绿金湖项目投入26亿元,总治理面积3.61万亩,是目前全国地级市城区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已成为淮北城区一道风景。”日前,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北市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突破口,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把“伤疤”变为美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做精“保护水”,着力破解沉陷深浅不一治理难题。淮北市把复垦耕地放在首位,对沉陷深度在0.5米以内的浅层区域“推高填低”、平整土地,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该市对淮北矿业6对矿井开采形成的沉陷区深挖造湖,建设成绿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等4个生态公园,当地湿地保护率达39.1%。该市对沉陷深度在0.5米至2米以内的区域,采用“挖深填浅”的方法,挖塘发展种养业,让废弃地变成“聚宝盆”。
做足“利用地”,着力破解沉陷时间不一开发难题。淮北市对已稳沉区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充填造地,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高新区——龙湖项目区,60余家企业入驻,保障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土地需求;对采煤沉陷区域采取柔性路面设计,修建过渡路面,及时养护维修,确保行人车辆通行安全。该市还在采煤沉陷区域内种植林苗两用林,累计复垦造林5000余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4%。
做优“服务人”,着力破解沉陷区域不一安置难题。淮北市有效引导沉陷村庄搬迁,形成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等多种安置模式,最大限度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其中,濉溪县依托袁店煤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优质资源,把五沟镇、临涣镇2镇8个搬迁自然庄向矿区集中,地矿合作迁建新村——北湖南村,安置群众3000余人。杜集区矿山集办事处则依托下柳园村,实行小村并大村,将194户778名村民搬进集中规划建设的22幢新居。
此外,淮北市还做活“科学治”,通过覆岩隔层注浆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膏体充填等技术途径,着力破解沉陷模式不一修复难题;做好“筹措钱”,通过政策争取、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等方式,多举措筹集资金,确保采煤沉陷区治理可持续、有收益。
近年来,淮北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资金150多亿元,治理沉陷地18.67万亩,其中恢复耕地10.2万亩、建设用地3.16万亩、养殖水面3.4万亩,搬迁压煤村庄226个,妥善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该市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
·编后·
面对采煤沉陷区这一顽疾,淮北市努力探索形成“浅造田,深改湖,不深不浅种藕莲”以及“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破解转型过程中遭遇的难题,为推动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淮北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日下午,濉溪县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急急忙忙来到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细心的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女子所提供的账号曾...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