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木兰”夺魁记 记安徽大鼓名家、中国马街书会“书状元”葛志茹文/张炳辉图/徐房龄

拂晓报 2019-09-20 11:01 大字

图为河南省宝丰县县委书记、县长许红兵为本届“书状元”葛志茹颁发证书。大鼓状元葛志茹。安徽大鼓《花木兰征北》。

作为巾帼英雄的代表,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可谓流传久远,家喻户晓,也激励着我国无数女子砥砺前行,去夺取胜利。

2019年2月17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世界规模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中国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离结束已是倒计时,激烈的擂台赛也进入到了关键阶段。最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女艺人葛志茹,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名家中脱颖而出,凭借安徽大鼓《花木兰征北》一举夺魁,成为今年马街书会的“书状元”。

2月17日晚,举行了第十四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汇报演出暨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河南宝丰专场演出,葛志茹登台与观众见面并作汇报演出。一时间,闪光灯不断,鲜花簇拥,掌声如潮。然而,有谁能知道,在这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有她流下的多少泪水和汗水呢?“矢志不渝、含辛茹苦”该是对她艺术人生较为恰当的概括。

生死学艺

葛志茹,1966年11月出生在邻近安徽宿州的河南永城一户农民家庭,自幼家庭生活困难。兄弟姐妹五人中,只有她进了高中学堂,而且容貌娇美、学习成绩优异,父母“望女成凤”的期盼就落在了她的身上。谁知在她进入高中二年级的1983年,大鼓书名家进村的演出让她听得入了迷:说书人的那一副钢板、一根鼓条、一面鼓,边敲边唱,唱过了又说,指点江山,评说历史,讲古道今,唱不完的人间悲欢,道不尽的战争风云,说不清的宦海沉浮,扯不断的恩恩怨怨,唱得她怦然心动,说得她潸然泪下。由此,也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瞒着父母,学也不上了,听了一场又一场,并决心学说大鼓书。学校老师找上门来,父母才知道了情况,先劝、又训、再打,均以无效收场,最后逼得她跳了村头的大塘,亏得哥哥跑得快会游泳把她救上来,救醒了还是要学说书。迷上了,就铁了心。母亲疼女心切,动了怜悯之心,让哥哥拉着板车带着女儿和礼物,母子三人徒步20多公里,让其登门拜师学艺。葛志茹传承谱系为丘祖龙门派张门,其师爷张圆海,师父王明玉。

大鼓书作为曲艺中特有的一门说唱艺术,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无论是唱词和说词,基本上都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没有固定格式的剧本。葛志茹日夜苦练,凭着超强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一周后便跟师妹一起赶集上街,撂地摊打起了场子,唱起了大鼓书。并逐渐形成了端庄大方、吐字清晰、唱腔圆润、表演得体、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正所谓“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似乳燕归巢”。

跌宕人生

凭借着深厚的功底和艺术实践的逐步积累,葛志茹进步很快,也越来越受到周边乡村集镇群众和煤矿工人的欢迎。她曾在哥哥的陪伴下,在淮北烈山煤矿工人村连唱一周;在准备应邀前往朔里矿演出的路上,路途蜿蜒坎坷,人生地不熟,兄妹两人遭遇艰难,后被好心人救起,送回家养伤过了两个多月。艰难困苦面前,葛志茹想到了她演唱的花木兰,便挺直着脊梁,继续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艺术。十多部大鼓书,天天分解,成了她的看家本领。书中恩爱情仇,世上干净做人,历经风霜雨雪,依然笑迎春风。她开始独自一人赶集赶会唱起了大鼓书,挣钱过生活,也过起了自己热爱的生活。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音机、电视机、电唱机的普及使用,使整个曲艺界越来越不景气。为了生活,葛志茹先是招工到了一煤矿服务公司干大集体工,后到濉溪纺织厂工作,但上班、下班或休班,想的还是她的大鼓书。后来濉溪县文化馆了解了情况,便把她从纺织厂借调到县文化馆说书。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使艺人们纷纷改行做起了生意,葛志茹也随师父来到了安徽宿州,在符离镇做起了服装生意,结识了她的又一师父——安徽知名大鼓演员王洪臣,后便同王洪臣曾带过的徒弟刘长瑞结婚,从此在宿州埇桥区安家落户、扎下根来。

走在春天里

讴歌新时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葛志茹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也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脚印。从2014年起,她先后获得过全国和省内外曲艺大赛近20个奖项的一、二等奖,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会长,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曲艺社演员。一人一鼓,张口就来,她成了市区“文艺轻骑兵”的一员,随“三下乡”艺术团到乡镇、村庄演出,同“书友会”成员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义务为群众说唱,文化广场、各个公园、露天“戏园”、机关、学校、矿区、企业,都留下过她的身影。她的传统曲目《罗通扫北》《罗元征南》《花木兰借药》《花木兰征北》《王华买爹》《十二美女定大唐》等久说不衰。走在春天里,讴歌新时代,她新近演出的有关扶贫工作小段、廉政建设小段、环境治理“三大革命”小段、文明创建小段等,深受群众欢迎。“新枝全凭老干持,万丈龙孙传凤池。”为传承好安徽(豫东)大鼓这一优秀的曲艺说唱艺术,她目前已收徒5人,并决心将自己所掌握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让这一艺术在皖北大地逐步发扬光大。

左手摇动钢板,右手敲响鼓面,一叮一当一声咚,一言一拍一人生。将自己的风雨历程揉进如泣如诉的唱词中,把书中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豪气在胸,都是贬恶褒善、激浊扬清。新“花木兰”夺魁,今“葛树花”盛开,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年过半百的葛志茹依然年轻……

新闻推荐

安徽省首次科学考古发掘的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已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且传承有序、没有断层 濉溪考古发掘全国罕见古酿酒作坊遗址

8月31日,记者来到淮北市濉溪县城关镇北关沱河路北侧的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细致的...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