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游戏 你玩过哪几种 百子图、婴戏图生动记录古代孩子们的游戏方式
刚刚过去的周六恰逢六一儿童节,不仅让小朋友们乐翻了天,也让不少大朋友放松了一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孩子的笑,孩子的快乐,一直以来是古代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安徽省众多珍贵文物中,就有不少可爱的孩子形象,不少古代“玩具”更是真实反映了当年小朋友的童年时光。
[砖雕百子图]
当年小伢多会玩
今天的孩子们常常抱怨没有小伙伴,不知道去哪玩,不少小朋友认为最好玩的还是手机电脑里的电子游戏。安徽博物院馆藏清代“徽州砖雕百子图”告诉你,古代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可真是丰富多彩。
徽州砖雕是徽州三雕艺术之一,省博这套砖雕百子图一套共有8件,每一件长38厘米,宽27.3厘米。整套作品雕工精细,亭台楼阁刻画细致,花鸟草虫栩栩如生,可以说是徽州砖雕中的上乘之作。8件砖雕中每一块上都有几个至十几个儿童正在玩耍。孩子们或是持扇嬉戏,或是“舞刀弄枪”,或是聚在一起藏猫猫,还模仿官员升堂玩“过家家”……看起来活泼可爱,充满童趣。
除了徽州砖雕百子图,省博另一件馆藏文物“清代青花婴戏纹罐”也是以开心玩耍的孩子为主题。 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刘东介绍,百子图、婴戏图是我国古代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扬之水曾考证,以婴戏为题材的绘画 ,唐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以婴戏为题材的文物更是不少。西安韩森寨唐墓出土的沐浴童子俑,常州市博物馆藏一件长沙窑青釉褐彩戏球童子等等都是这一类的珍贵文物。明定陵地下宫殿孝靖后棺内出土的两件百子衣上的图样被认为是百子图的集大成者。
百子图、婴戏图生动记录了古代孩子们的游戏方式。戏莲、蹴鞠、放纸鸢、戏蝶、对弈、捉蜻蜓、玩陀螺、骑竹马、敲锣、舞扇,包括模拟官员出行、升堂、对弈、会客、教书场景“过家家”……可以说是非常会玩了。
[竹雕童子牧牛]
劳作童年快乐多
除了和小伙伴一起撒欢,古代的孩子也要劳作,童子牧牛就是古代文物另一个常见的儿童主题。省博众多馆藏文物中有两件童子牧牛摆件,都是清代文物,一样工艺精美,童趣十足。
绘画作品中,牧童常常骑在牛背上吹笛。竹雕童子牧牛告诉你,爬上牛背也不太容易。竹雕塑造的小牧童身高才刚过牛大腿,要怎么爬上牛背?竹雕中,他两手抱住弯弯的牛角,大水牛则温顺地低下头,牧童的一只脚正踩在牛嘴上,仿佛一使劲就能跃上牛背。整件竹雕线条流畅简洁,充满动感,又传递着脉脉温情。
另一件木雕童子牧牛展现了极其精湛的工艺,牛身上的牛毛根根分明。温顺的大水牛正张开大嘴,仿佛发出哞哞的叫声。趴在牛背上的小牧童则顽皮地张口向天,仿佛在模仿大水牛的叫声。一人一牛动作一致,看起来格外有趣。
[唐三彩人面纹埙]
吹奏玩耍小玩具
孩子们的玩具看似随意,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安徽省近年来的文物考古中,各种“玩具”不时出现。
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唐三彩人面纹埙”个头不大,最大直径仅4.3厘米,正面模印了人面部造型,圆目有神,鼻梁高耸,嘴巴上还有胡须,额头一圈模印头发装饰。刘东介绍,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这件器物形体不大,结构也简单,可能是供孩童吹奏玩耍的小玩具。
别看是个小玩具,它当年可能也曾风靡多地。唐三彩的主要产地是巩县窑,窑址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黄冶村、白河村等地。2005~2007年,在巩义市白河窑址发掘中,就曾出土过人面埙范,正是生产这类人面纹埙的“模具”。同时,考古专家也在白河窑址上发掘出类似的三彩人面纹埙,这些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件唐三彩人面纹埙应当是唐代巩县窑的产品。
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唐三彩人面纹埙”出土于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隋唐大运河柳孜码头所在地。这里考古发掘和采集的陶瓷器种类极其丰富,南北各地窑口的产品大多在这里有发现,可见当时这里是一个水运交通便利,商品经济繁荣的运河码头。“唐三彩人面纹埙”很可能是通过大运河来到安徽,也销往更多的地方。
省博馆藏的另一件唐代长沙窑鸟形埙高4厘米,也是一件儿童玩具。“小鸟”身材圆滚滚,呆萌可爱。在萧县白土镇萧窑遗址,考古专家近年来还发现了陶瓷制成的骰子、棋子、小动物。瓷制小动物包括鸡、鸭、狗、牛、乌龟等,考古专家判断,它们应该也是古代儿童的玩具。(图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新闻推荐
星报讯(王玉荣记者祁琳)家住合肥瑶海区濉溪东路社区辖区的戚要珍,今年71岁,身体很好,是社区“小巷管家”的一员,仍然在发挥余热...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