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遇故人

皖北晨刊 2019-05-30 16:18 大字

为了给孩子治病,去冬今春,我们在威海住了一段时期。在此期间,我认识了老任。

老任是做保姆工作的。市总工会副主席孟君的儿子洋洋,3岁患病,今年18岁了,求遍各地名医,历经数年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至今生活仍然无法自理。孟夫妻俩都在上班,实在忙不过来,便请老任帮忙。老任在孟家已经四五年了,雇佣双方,相处融洽,如同亲戚朋友一般。去外地治疗,孟分身无术,只能是联系安排好一切,然后由老任夫妇随同照顾。这次来威海,是在一家私立中医康复医院(洋洋曾经在此治疗,效果不错,我们就是经孟君推荐介绍,决定到这里来的)。住院的人不多,他们的病房就在我们邻近不远,没事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聊聊天,打发时间,如此一来,很快就比较熟悉了。

老任名建设,66岁,濉溪县古饶镇人,原是皖北矿业集团任楼煤矿的职工,退休后在城里买了房子,成为常住居民。老任在农村出生长大,是个闲不住的人,同时,也考虑到可以增加点经济收入,就一直找些事情在做。他当过门卫、保安,来孟家帮忙以后,相对稳定下来,直到如今。

我对老任心生好感,原因有三:第一、我们是同一个县的老乡,是乡三分亲,人皆如此。第二、看到他对孟家孩子洋洋关怀备至,如同己出,着实感动。老任曾对我说过:人家把孩子交给咱们,咱就得对人家负责,让人放心。如此忠诚老实,难能可贵。第三、老任对家父很熟,也很敬重,随口便能说出他的许多故事。这使我兴趣纷然,顿生一种故人之感。

1970年代中期,父亲调任他们那里的公社书记,老任是他治下近十万社员群众中的一个,他们之间,不可能有更多的接触与了解。老任所言,不可否认有他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成分,更多的应该是街谈巷议或道听途说,属于口碑一类。

老任说:他的老家很穷,是个出名的匪窝。解放后虽然好了很多,还是常年吃不饱肚子。尤其是有几个小痞子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人们深受其害,敢怒而不敢言。1970年代中期,父亲到此蹲点。面对群众的呼声,他义愤填膺,于是发动社员检举揭发,依法严惩了几个所谓“镇街虎”,一扫黑恶势力,树立了正气。大家高兴地说:多任领导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回终于解决了!群情激奋,无不拍手称快。

老任说:我们那一带土地碱化严重,地势低洼,十年九灾,小麦亩产只有几十斤。为此,你父亲号召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在群众大会上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南七北八中红土,旱涝保收二百五,中小成网方块田,每走一歩十块钱”。即把全公社划为南北两片,分别开挖七条和八条大沟,用于排涝与浇灌,然后以一百亩左右为准,建设方块田,以便于耕作灌溉。把土地表层的盐碱刮掉,掩埋于路边沟底,把深处的红土翻出地面,施以农家肥,力争小麦亩产超过250斤。其次在沟旁路边田间地头,栽满杨树、柳树,几年以后,树木成材,又是一笔巨大财富,等于每走一步捡到10块钱(须知,那时10块钱可是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一张面值可观的大票。)老任说,当时对这样的美好蓝图,我们还将信将疑,直到八十年代全都变成了现实,大家才真正心服口服,念念不忘老书记的好来。

老任还讲到这样一桩趣事:1976年前岭煤矿在当地招工(老任就是那批招工的,同时被招的共有80人),我们村有两个残疾人,一个是豁子(兔唇),姓苏,叫苏成;一个是独眼龙(仅一只好眼),姓赵,叫赵永亮,都是特困户,其父母找到我父亲,请求照顾,迫切希望能到煤矿当工人,说不然待在家里,一辈子就完了,连个媳妇也找不到。面对此情此景,家父充满同情,答应一定帮助解决。在与矿方协商时,矿上当然希望招收身强力壮各方面都优秀的小伙子,对这两位仁兄拒绝接纳。父亲当即表示,如果不接收这两个人,其他80人一概不给。结果,两人如愿以偿,都顺利进矿当了工人。如今,苏、赵二人都已到龄退休,儿孙满堂,在家安享晚年。老任说,春节前还先后碰到过他们,谈及此事,依然念念不忘,感激不尽。

老任出身贫寒,五岁父亲病逝,母亲改嫁,跟随外婆长大成人。外婆也是贫困之家,老任从小就跟着大人学干农活,没有上过一天学。但聪明好学,历经生活磨练,特别是进矿当了工人之后,眼界大开,社会知识与工作能力都有相当的提高,为人处事,已远非一般农民可比。这些年来,无论何时何地,干些什么,都能随遇而安,游刃有余。老任的记忆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家父去世多年,物是人非,往事如烟,但许多陈年旧事经老任一说,却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眼前。一个人死了,他的故事还在世间流传,成为一份光荣与梦想,这是非常难得的。父亲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林阳

新闻推荐

淮北全面构筑校园消防安全屏障

淮北讯(通讯员李小锐杨振鹤)今年以来,淮北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提升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为抓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采取...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