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赏不完的千年古韵,道不完的民俗风情
日前,记者跟随“春游江淮请您来”百家媒体旅游推介采风团,来到了素有 “酒乡煤城、中原粮仓、能源之都、运河故里”美誉的淮北濉溪县。幸运的是,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这里的古朴气息并未在工业化浪潮中消退,处处不经意间流淌出的韵味,依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慢时光,从一碗茶开始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不能离开它。”茶馆是濉溪县临涣镇的一个缩影,茶馆文化恰似一杯刚刚沏好的棒棒茶,飘着悠香,浸透着当地人和游人的心田。
记者来到临涣古镇,看到这里茶馆很多。旧有诗云:“楼古茶香浸,街新柳色明”。这里百姓饮茶的习惯已有600余年,果真是茶碗里泡着的古镇。
转了一圈,记者发现许多茶馆的茶炉依墙而建,通体为长方体,以煤炭为燃料,火苗从茶炉洞内蹿出,直烧壶底。茶馆里大都摆设着几张八仙桌或陈年古董般的简易木桌、木长凳。茶馆里多使用当地传统的土瓷或粗砂茶具,可以让人触摸到旧时光的温度。
走进一家临涣城隍庙茶馆里,说书先生旁边围满了前来品茶听书的茶客。据说,如碰上逢集赶场,茶客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
临涣当地不产茶,却有一汪好泉。用小镇南端的龙须泉泉水,沏泡着从六安购来的茶梗,打造出独一无二的“龙泉棒棒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
你来了,一个人、一把椅子、一把茶壶、一只茶盅,静静地坐在那里想想心思、愣愣神也是一种享受,身外纵然喧嚣吵闹,内心却分外宁静,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全都随着烟雾茶汽飘到了九霄云外。
探遗址,触摸历史光影
濉溪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新石器中期。隋唐大运河横穿县境41.8公里;陈胜吴广农民军起义向西攻克的第一个城池“铚”即为现今的临涣;保存完整的古城汉墓颇具规模,其画像石刻精美绝轮;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五人总前委在临涣文昌宫、韩村小李家指挥过举世闻名的淮海大战;濉溪老街古建筑演绎着岁月的变迁……
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这里青砖小瓦砖木结构房屋58间,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庭院。南院现为淮海战役资料展室,共分淮海战役的酝酿、实施、总前委、指挥艺术、淮海英烈等六个展厅。北院是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的办公室和旧居,保持原状陈列。现存文物有总前委的办公用品、日用品等。
随后,记者一行还来到柳孜运河遗址。“这里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据导游介绍,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可错过的民艺与美食
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濉溪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戏曲曲艺有大鼓、琴书、花鼓戏、坠子戏等,游艺有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等。这些都彰显出地处皖北大地的濉溪的独特魅力。 ”淮北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濉溪还有着特色鲜明的地方特产和民间美食。濉溪酱菜以酱包瓜最为著名,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濉溪酱包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别具一格。
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补精品,人们常说“老城油茶喷喷香”。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酸辣鲜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腻油润,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值得一尝。
新闻推荐
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苇菠村柳园孜自然庄,有家农资小店,店主程生明是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他不仅经营瓜菜良种、农药,还为...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